在3月27日晚上,上海发布 最新的封控措施,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核酸筛查。 从3月28日5点~4月1日5点,浦东进入全区封控,包括公交、地铁暂停运行,人员足不出户。 浦西则从4月1日3时~4月5日3时,实施封控。 也就是“4+4”分区分批封控的模式。 只有4月1日凌晨3点~5点,这短暂的两个小时,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全城封控。 但浦东这次的封控还是有些突然,让上海民众缺乏心理准备预期和准备时间。 这也说明,上海 疫情确实十分严峻,已经到了不得不采取最强力措施的地步。 同时,也说明如果不采取这样最强力措施,上海沿用原来的防疫模式,很难真正有效控制住疫情。 这对上海来说,当然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决定。 但上海最终还是做出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我也认识不少上海朋友,他们大都是支持上海采取最强力封控的措施。 因为这让人们总算看到了控制住疫情的希望。 上海这波疫情也开始一个月了,从3月中旬疫情新增 病例开始急速增长后,其实上海本地不少居民的 生活已经受到很大影响。 本来上海是执行“2+12”的封控模式。 也就是对密接者所居住的小区只实施2天封闭管理。 但到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变成是封两天,放一天,再封两天,再放一下,这样断断续续的封控。 特别是在上海每天新增病例上千(包括无症状患者)后,因为密接人群太过于庞大,这样的“半封不封”模式,即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又不能真正控制住疫情。 有的人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虽然明面上说没有封城,但这样断断续续的封控,对其个人的影响,也不亚于被封控了半个月。 要是有人已经被封控了半个月,但发现周围还是有很多新增病例,这种疫情看不到头的压抑感,其实才更折磨人。 相比之下,深圳在疫情爆发初期,就果断严格封控一礼拜,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现在民众的生活基本就回归常态。 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一些仍然需要在断断续续封控里煎熬的人,自然容易心理不太平衡。 所以,最近这一周, 网络上对于本次上海对疫情的防控方式,有了很多批评的声音,也有很多争议。 有帮上海精准防控模式说话的,也有很尖锐的批评的声音,当然也少不了站在比较极端两边互相谩骂扣帽子的。 说实话,写上海疫情是很吃力不讨好的。 因为不管我怎么写,肯定都会惹一部分人不满。 但我觉得,我还是得写一写。 因为我觉得我们舆论还是需要一些比较理性的声音。 而且,全国防疫是联防联控的,要是上海不把疫情控制下来,会给其他省市带来很大的疫情外溢压力。 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就这件事情发声。 毕竟,这种被断断续续封了半个月,还看不到头的日子,确实是太折磨人了。 所以,我会尽量站在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从肯定和批评两方面,去阐述我对上海防疫的一些看法。 我个人是认为,过去这两年,上海承担全国近40%入境航班、近50%入境旅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承担很大的输入压力。 而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在本轮疫情之前,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一直能把疫情掐灭在摇篮之内,避免大规模爆发疫情的糟糕局面。 所以,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也不赞成因为上海这轮疫情防控做得不好,就把上海的精准防控模式贬低得一无是处。 但同时,我也不赞成一些人一直沉浸在上海精准防控做得好的固定思维里,不能客观认知和承认上海在这轮疫情中暴露出很多疫情防控的问题,不能从中吸取教训。 我认为,对于上海的精准防控,做得好的,我们要肯定。做得不好的,我们也要批评。 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防控模式是完美无缺,肯定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去发现问题,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我们的防控模式。 最根本的是,我们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控制住疫情,来实现动态清零。 这个大目标,我们现阶段我们仍是要坚定不移的。 同时,我们在控制住疫情的时候,需要不断寻找尽可能降低民众生活影响的最优方案。 这是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 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对“动态清零”进行优化。 比如,深圳这次控制住疫情,是封城7天,提前结束,并不像以前要封1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