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 任城,猛酷骑游的 邹城上九村之行, 且不说一路旅途 骑行的艰辛,刚进入村居,就被一句短小精干的标语吸引住了,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村记忆,结合央视《记住乡愁》的栏目中的经典,上九村传统的民居院落深深把我吸引住了,随便看哪一个农家小院,院里的陈设,家具…,这上九村保留的不仅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村中的“老酒坊”,“喜事新房”,“老油坊”等复原景点,一下子勾起了我心中的乡愁情结。回味此行,各种难以言表的乡愁,从字里行间里溢出来,爬上了我的神经末梢,爬满了我的心头。 回忆40年前,我出生那个绿树掩映的小村庄---柳行村,那民居、家中的摆设,父辈劳作的农具,收获的喜悦与艰辛,虽然那时一度贫穷不堪,不都是现在上九村的影子,那村西洸府河里捉鱼捞虾的乐趣莲叶和映日的莲花,还有村理那棵颗不知多少经年的柳树。柳树成行,谓之柳行,可是,如今故乡已经没有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样的景致了,就连我们儿时玩耍嬉戏的庭院也难觅踪迹,还有那棵颗见证了乡村变迁的谓之乡村名字的柳树,也被我们砍伐了。 每当早晨醒来,推开窗户,我的眼前就是成排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楼房,脑海里儿时故乡那些难以磨灭的乡土“元素”,早已消失的一干二净。就犹如庄乾坤先生《记住乡愁》里叙述的一样,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春天的到来”,我们周围疯长起来的都是“没有乡愁的小城镇”。冲某种意义上说,乡愁是沉淀多年的乡村文化,承载着祖辈相传的宝贝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棵老树、一间老屋、一座祖祠、一泓清池,可以寄托乡愁;一杯清茶、一碗饭食、一个丸粄,亦能勾起乡愁的味道;一腔乡音、一曲小调、一句俚语,也能激起潮水般奔涌的乡情。随着城镇化建设进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城市吞噬,楼建的越来越高,路也修的越来越宽,房子漂亮了,可看起来也一样了,自家上楼了,可地没了,一切了无生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难道这就是发展的必然吗。当中国所有的村落都成了故乡现在模样的时候,我们该逃离到哪里去?也许我们只有在上九村这样的村落面前缅怀自己的乡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