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数九寒冬,有些北方朋友“一三五不洗,二四六干搓”。而对于南方的小伙伴,最长时间可能也就隔天洗一次澡。那么,冬天洗澡的频率究竟应该是多久一次呢?越洗越痒是怎么回事?老人在冬天洗澡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冬季洗澡的小学问。 冬天洗澡“五不宜” 1、不宜太频繁 冬季相对其余三季比较干燥,人体出汗量少,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沾染的污垢,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也相对较少。倘若这时洗澡次数频繁甚至同夏天一般多,则容易伤害到角质层,破坏其对皮肤的屏障作用,皮肤越洗越“薄”,皮肤内细胞水分更易蒸发丢失,出现皮肤干燥。建议气温较低时,每周洗澡2-3次为宜。 2、不宜时间过长 天气越冷,人们越喜欢长时间泡在暖呼呼的热水中,真是不亦乐乎。 但是,此时要十分当心洗澡时间过长引发的缺氧。因为身体处在热水当中,全身毛细血管舒张,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且长时间身体泡在水里,皮肤起皱、脱水,引起心脑部血量下降,因此容易脑部缺血、缺氧。老年人甚至还易引发心脏缺血、冠状动脉痉挛、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建议每次洗澡15-2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3、水不宜太热 洗澡水温适当,可加速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但是水温过高,却会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受热扩张,加剧皮肤失水、干燥,同时皮肤表面分泌覆盖的油脂更容易被过热的水洗掉,皮肤便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容易引起皮肤瘙痒、感染等症状。冬天,水温建议以37-40℃左右为宜。 4、不宜空腹时或吃饱后立即洗澡 不建议空腹洗澡。空腹时候,人处于“饿肚子”状态,血糖含量偏低,勉强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此时若洗热水澡,全身血管受热扩张,易出现血糖过低、消化不良、头昏、心慌、脱水等现象。 所以吃饱或者空腹洗澡,不仅会影响人体正常消化功能,还会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威胁生命。 人体在吃饱后,身体的血液短时间内会汇集在消化系统,辅助消化与吸收。此时,其他器官相对缺血。如果吃饱饭后立刻就洗澡,全身血管受热扩张,体内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容易引起疲劳、头晕、心慌等心脑缺血症状。 5、不宜先洗头 建议大家洗澡顺序应为先洗脸,再洗身体,最后洗头。 先洗脸,这是因为我们冬天刚开始洗澡时,身体温度上升,脸部毛孔扩张,此时如果先洗脸,可以清除面部积累了一天的尘埃,预防青春痘、暗疮、感染等。 最后洗头,这是因为低温环境下,我们血管系统处于相对收缩状态。而洗澡时,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此时倘若热水温度又较高,立刻浇在脑袋上,会引起人体脑血管调节不适,脑部局部血管突然扩张,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状况。 因此,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冬天洗澡三注意 1、注意适当通风 洗澡时,卫生间大多空间狭小局促,冬天洗热水澡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此时,如果卫生间内紧闭门窗不通风,时间长了可能引发缺氧,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还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安全。 建议大家洗澡时不要紧闭门窗,最好安装排气扇等通风装置。家里有人洗澡超过半小时又紧闭门窗的,最好前去看看以防缺氧或者一氧化碳中毒而昏倒在卫生间里。 2、不要洗后立即睡觉 冬天,许多朋友喜欢洗完澡立刻躲进暖和的被窝里睡觉。这看似非常舒适,实则危害健康。洗完澡后,人体温度相对上升,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仍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此时如果立马睡觉,并不利于入眠,尤其是对于某些容易失眠的朋友,不建议洗完澡后立刻睡觉。 3、选择中性沐浴用品 冬天不仅寒冷,气候也相对干燥。此时洗热水澡后,往往不仅不感觉到滋润皮肤,反而会越洗越干,甚至出现皮肤发红、发痒、脱皮和小裂纹。 因此,沐浴用品尽量不要选择碱性产品,避免去油脂过度而伤害天然的皮脂保护层,应选择中性沐浴用品。沐浴后,皮肤不适的朋友可在皮肤表面涂上润肤、保湿型护肤品,以人工保湿。
希望大家看完上述内容后,对冬天洗澡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加以重视。一起健康洗澡,拥有健康好肌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