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回复: 0

今日话题丨为什么说无脑反食品添加剂是误导国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0:05:50 来自手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f0 _% I- _7 y6 q, {' f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7949.jpg - n0 y  t9 J& H
近日,络流传一张“首届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的照片,引发广泛传播讨论。在报道中,论坛与会代表认为,为了国人的健康,“食品行业应杜绝食品添加剂”“没有添加就没有伤害,让我们一起携手加入‘反添联盟’”。此倡议遭到了食品行业和学术界集体反对。
( k3 F5 E% @% S  O" I- U5 {1 U' H5 A3 l; X2 i$ J# U$ e( _; r- p# S
这个“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到底是什么来路?为了公众健康,应不应该抵制食品添加剂?
) P! y( k! V* M$ \# p# _, N
6 |/ ^+ d2 L  [$ a( }/ I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0 Z$ e0 h( G- C$ Z" \5 P7 v2 t' b% i
杜绝食品添加剂的倡议曝光后,很多人对主办方感到好奇,因为无论是联盟名称,还是会议主题,都显得相当高大上,让人有官办机构的错觉。
2 G$ O6 U6 b) G, U7 i9 V% r! L9 H0 q9 ]  I8 ^  ^
其实这是一个山寨机构。据媒体报道,“反食品添加剂联盟”未在民政部登记;现场展板中,作为媒体支持单位的中国食品杂志社,后来也发表声明,表示与联盟没有任何关系;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撰文称该机构“不靠谱”。
. [6 f. b( ?) @, [% x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7981.jpg ; E9 B$ U( L1 r& ~5 K0 U. f
因此,这家机构举办的大会,无非是民间组织关起门自说自话而已,没有任何公信力。6 U: y% u% o3 t/ F2 G

: Q  d9 Q. u4 }& w' I0 ~' q1 S哪怕不考虑倡议者的身份,“没有添加就没有伤害”的说法,也毫无可信度。食品行业有个公认的常识是,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因为从提味增色,到保质保鲜,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杜绝添加剂本身就不现实。
/ E4 m/ m3 V# j% n4 x# H5 P1 M( p1 @7 O! Z- ^# G) |8 x: e
中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超过两千种,全球种类更是超两万种。今天我们能吃到如此琳琅满目的食品,添加剂功不可没。比如没有添加剂,馒头就无法发酵;夏天吃的冰淇淋,包括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着色剂等等,添加剂的成分往往在十种以上。
% M" n# l" m$ }6 s; T( I& G& x1 b, I
5 p& I, ?- z# c# \一刀切全部杜绝食品添加剂,意味着绝大多数食品在口感、色泽上品质要下降很多,同时无法做到长时间保存,很多食品还会直接消失。4 ?9 B5 b7 R3 _& Z6 m3 M: W; w( e/ s

% C! v2 u5 `0 ^5 g$ |& z' E2 n0 E所以近些年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反而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不断增加。而且食品添加剂只要使用范围和用量遵循了国标,就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否则在食品安全标准极为严苛的欧美发达国家,它早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8 M/ @& U9 H$ k! l# D3 g4 u! u
* {& R: b- Y/ c2 _5 ]  X为什么民众对食品添加剂持排斥心态
$ E+ ^0 y' P) {8 L9 J
$ h$ L) E, V; @尽管我们的日常饮食,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反食品添加剂联盟”能打出杜绝添加剂的旗号,依旧是精准地击中了某种社会心理,极具蛊惑力。6 S! s' j  X/ P
& z8 H4 V6 I+ p$ _+ o8 r0 P
事实上,如果以“添加剂”加上“中毒”或“致癌”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相当多缺少科学根据的养生文,它们和那些保健知识一起散落在朋友圈的四面八方。
8 g( ^# [- w2 n, p3 R, C
7 Q+ l& l3 K+ _7 t' Q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像很多食品都会将添加剂的成分印在包装袋的配料表上,但对缺少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苯甲酸及其钠盐”之类的概念,中文每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看却会一脸懵逼。 - t& M3 t" x7 w# X* A9 L% E9 {& p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7995.jpg ' W* g! `  n! {1 C
认知层面的专业壁垒,一方面让消费者难以辨别,难以对成分进行监督,因为对危害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另一方面则给商家提供了便利。) C  W& t# A( @- z; R
. O6 k& \0 L4 B) d, B
如历次食品问题风波显示的,为了提升产品卖相、保质期等,不乏黑心企业滥用、过量、非法添加,甚至出现伤亡案例。类似行业乱象屡禁不止,给食品添加剂蒙上了阴影,加剧了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9 G$ C  J3 @, l: I$ L# k5 v
/ F; [" R0 y' n3 g$ m# u0 I1 Z
这种恐慌心态还会造成严重的误伤,导致混淆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添加物的区别,让前者背一些不该背的锅。7 F& j9 ^0 b) q. D) D( D* G+ P- j" U* {

8 _: ?3 v( k) M比如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然而在现实中,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已被明确致癌或有毒的非法添加物,也被民众误解为是食品添加剂了。
/ {2 {) w% H$ R2 O5 G. D% K. m+ G
, s' f1 e# u3 J& X+ X! q除了认知门槛高和企业违规案例多等因素外,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还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差别化定位营销的目的,刻意迎合民众心理,推出所谓无添加或者少添加的特色产品,营造出没有添加剂的食品更高级的市场氛围。* W: i& Q# G8 D  ~" p$ L& x

- y2 L$ S3 K: x0 j关于这点,从“反食品添加剂联盟”的成员构成就可见一斑,它的加盟企业,旗下几乎都有自己的无添加产品在售。倡议杜绝食品添加剂,公众健康只是幌子,真实意图不过是为产品营销开路而已。讽刺的是,发起的企业曾因为广告虚假宣传等几次被罚。3 x  b; q4 b/ @: e% |  s: p' k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8044.jpg / f5 d; o, L1 e* \
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发起人企业被处罚的记录 图片来源:新京报+ k% @. @3 P! E  W
; o. Z+ U& L) w

0 `( n- y0 C! w( r1 M; w, V" T- w" |: Z, L  _5 r
添加剂背后,还有多少食品领域的偏见
5 L8 i5 X. C! V! `: w
8 H3 y2 Z* C7 B7 F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的局面,其实是现代食品工业高速发展下社会偏见的一个缩影。
% `/ k7 ?- ?4 M1 w! G% m
) w4 k4 M4 n3 D3 F$ D3 z过去对食材只是简单的加工,而现代食品工业在科技的加持下,能破坏食物的原有结构,进而改良口感、色泽,让它看上去更加美味诱人。这个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过程,加入了不少化学工艺,像食品添加剂大部分就是化学合成物,是人工制造的产物。& Q/ b% C) u2 k6 H4 t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8085.jpg
" n6 F( q; b- l7 T0 |, }8 _4 r% c5 @对科技的接纳本身就需要时间,加上历史上的确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后来被证明有害,所以对食品的技术性改造,多少会让人倾向于站在传统经验主义的立场,保持先天怀疑的态度。
( c! a! z: N* F" U. \) ]- Q! S
4 l  S+ p" r- S- m. m# L! i类似的案例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比如如今转基因产品,已经在普通超市四处可见,但在公共舆论层面,它依旧是被高度警惕的事物;微波炉加热食物容易致癌的传言,仍然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还有对原生态食材的迷信,认为野味更有营养价值、口味更佳,等等……
$ D/ D! w2 d" H: m, B* g7 D( m; \/ D  X2 F. i  I6 @& M
20190425_35902_1556157948104.jpg ' |  S! g& S( |7 k+ }1 v. K6 p
很多古法榨油的作坊卫生条件堪忧& D" V0 w4 q3 A* F* o3 [
$ p! a) Z% _1 m; \$ b
另外,近几年有机食品大为火热,而所谓有机食品,无非是生产过程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和农药。商家喊着纯天然无污染的口号,卖得好价钱,但它并非如宣传般安全健康,比如有机食品所使用的人工肥料,就可能包含重金属和病菌。
  X/ A% C( f3 V8 I3 \8 E' l( {# v3 m1 ^; Q- D. e# {
对于憧憬原始化食品制造工序的美食爱好者来说,真相其实是,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的诸多标准化的把关和消毒处理流程,他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反而更不安全。; L, Q! [0 Z) u3 {

7 K' E/ j0 ]5 h/ B9 h9 J而另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那些有机食品或者无添加剂食品的宣传,未必是真实的,多数时候它只是商家误导消费者、抬升产品加码的套路而已。4 Z3 Y0 S' {7 b: F, A- Z/ i

; {+ l0 ?# h% c0 Q! _8 d- @因此,再来审视“食品行业应杜绝食品添加剂”的倡议,其反科学的荒谬昭然若揭。只是尴尬的地方在于,让舆论彻底接受食品添加剂的工艺和技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那些处在信息茧房中的人,依旧会对添加剂百般恐惧。
# A5 o" y' `- C& f: U; Z4 n. S9 P4 v/ r: v$ \( S4 H8 Q# `
从商家的营销误导,到食品行业乱象纷呈的格局,每一环都形成了对消费者的围猎。现代食品工业要建立起全民信任,依旧任重而道远。
; u, x6 `/ G; q! S  m6 _3 Z9 a4 ^
 
 
— 大济宁 APP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潇潇暮雨 2019-4-25 14:00 威望 +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4 11:24, Processed in 0.124162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