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58|回复: 3

[城市建设]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6:09:44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uang Duang两声巨响,宣告着中国城市格局进入“大圈”时代!
2月18日,中央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个世界级都市圈横空出世。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而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区域,开启“大圈”模式,超过中国一半的经济、科技、金融等核心资源被纳入其中。
当城市“群”被都市“圈”替代,背后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经济快速扩张,原有的地域、行政分割已经成为束缚,亟需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
经济越发达,需求越迫切。
这一次,山东的动作并不慢。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1.jpg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2.jpg
3月30日,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济南,要以都市圈为抓手融入国家战略,在济莱区划调整后,纳入济宁,形成新的“1+6”济南都市圈。
全国两会,青岛政协主席杨军建议编制青岛都市圈规划,以青岛为核心,打造链接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以及周边区域的都市圈,这比2017年初发布的《山东半导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更进一步。
虽然再一次被地域意识浓重的各地乡亲父老质疑为“摊大饼”,但这种“大圈”思维却是山东目前急需的。
在比我们发达的城市都在跑步抢进大都市圈、积极整合生产要素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资本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如何能守得住?如果人口继续外流,会不会出现下一个鹤岗?
如果我们不先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先整合出两个“小圈”,又何谈形成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雄并立的山东半岛都市“大圈”?
济青互补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进展缓慢?就是因为这两个城市还不够大,辐射半径小,周边的生产要素都调动不起来,相隔七百里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眼神。
你不建大圈,就会被别人圈。
着急的山东不仅仅需要口号,更需要眼光,需要方法,需要有作为、敢作为的领头羊。
所以,在“大圈”时代,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
长三角风向标:全国人民在跑步进大圈?
入伙、建群、组CP。
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的这一天,杭州、湖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六市党政领导齐聚南京,讨论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议题并签署行动倡议。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3.jpg
同一天,《黄山日报》门户站黄山在线发表了《融入杭州都市圈,解放思想,要把自己摆进去》的文章。这一个月来,整个黄山市各地各部门都在开展“‘融杭’,我们怎么看、怎么干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3月29日,2019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海)说明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就是——融入上海。张家港自我定位为上海都市圈的卫星城市,要成为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和高端要素溢出的最佳承载地。
3月19日,上海市政协举行的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案专题会上,上海市规划局透露,浙江嘉善规划进上海。嘉善距上海边界5公里,一直都是浙江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
不管是融杭、融沪,还是杭宁互融,长三角发生的这些,无疑是风向标。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这份指导意见这样定义“都市圈”概念——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山东人民不甘落后。
3月30日,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后,济宁人民也沸腾了。
从济宁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再到菏济枣城市带,再到1+6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群、距离济南185公里的济宁,归属何在?
这是来自济宁当地社区和论坛的声音——
“这是不是看上我们孔夫子了?
济南—济宁高铁何时开工?
济南都市圈和淮海都市圈都在拉济宁入伙,济宁这次可得把握机会,找好平衡点,争取利益最大化……”
这一两年,喊出要加快融入济南都市圈的,有聊城、滨州、邹平、德州、禹城、乐陵……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4.jpg
圈子越来越大,内陆着急,沿海也着急。
2018年12月20日,海阳在青岛举办了一场城市推介会,海阳市委书记、市长双双参加,主题就是“对接青岛、融入青岛”。
而济南本身,也在追求更大的圈层。
最新的济南都市圈规划显示,到2035年,济南城市规划人口1350万,济南都市圈一方面要“1+6”,同时济南北翼要对接北京和雄安。
济宁该融入哪个“圈”?济南这个“圈”该纳入谁,又该连接谁?
争议归争议,但一个超越行政边界,用更多市场机制打破区域壁垒,自然实现统一规划的都市大圈时代已然来临。
为什么2019年火了都市圈?
早在10年前,青岛就与潍坊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青潍一体化发展”概念,2017年提出“青岛都市圈”概念,而长三角一体化也提了多年,为什么直到2019年,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中国都市圈时代来临的浪潮?
截取其中一个细节看。
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新一线明星城市挑起的抢人大战一浪接一浪,已经将落户政策降低到几乎零门槛,以至于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这个放开落户门槛的大消息时,已经没有任何震撼力了。
连户籍这个原本高不可攀的壁垒都被市场冲破,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呢?
在高铁网络这个快速通道催化下,人才这个最基本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了区域壁垒,加速了都市群时代到来,蝴蝶效应正在发生。
以山东本土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发布的一季度山东人才流动报告看,山东人力资源正以“高铁2小时交通圈”被长三角和京津冀吸附,被视为山东人力资源供应腹地的菏泽和枣庄,正是这几年来人力资源外流的地区。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5.jpg
2018年3月,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提到首都经贸大学吴康副教授有关“城市收缩”的研究。
这项研究显示,2007年-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像黑龙江伊春的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末已开始收缩,这样的收缩城市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出现;在美国,早已出现类似匹兹堡这样因为产业衰落而产生的“铁锈地带”。
人才用脚投票,它表现出的是吸附与被吸附关系,同样在重构区域经济的圈层结构。
根据数据分析,16市的人才流动,泰安、济宁、德州、聊城、菏泽、枣庄、淄博、滨州、临沂首选济南;济南、潍坊、烟台、日照四市求职者流动首选青岛。
这显示了济青两大都市圈对周边人才的吸附能力。
从人才净流入看,2018年青岛人才净流入全省最多。但随着强省会战略实施,齐鲁人才网2019年一季度就业招聘大数据发生戏剧性反转,济南人才净流入量成了全省最大.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6.jpg
同样,对比齐鲁人才网去年四季度数据,山东省人才流失状况出现大幅缓解,人才留存率上升13.7%。
做强省会济南、青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圈战略成效初显。
所以,抢人大战为什么至今不消停?仅仅是为消化房地产吗?如果连人口规模都没有,如何拿到“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入场券?
有人,才有未来。
实行强省会战略、构建更大的济南都市圈,从当下人才流动特点看,这是非走不可的一步棋。
都市圈如何变大:青岛大干快上“1小时通勤”
按照国际惯例,都市圈一般以中心城市100公里为半径的大中小城市共同组成,核心城市足够强大,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等是硬件之一。
正在建设的青岛都市圈,首先指向的是“1小时通勤”。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7.jpg
3月7日至13日,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率党政考察团南下嘉兴、上海、宁波、苏州等地考察,长三角考察归来后,惠新安发表讲话指出,要与青岛一体化发展,并实质性推进。
惠新安是从青岛走出去的干部,曾任青岛市北区区位书记,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去年12月底出任潍坊市委书记。
惠新安说,2018年,潍坊市GDP为6156.8亿元,比苏州少12440.7亿元,比宁波少4589.2亿元,比南通少2270.2亿元,怎么减少差距?要借势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这是潍坊的新机遇。
惠新安提出的对接青岛的第一个被行动,就是要抢抓胶东机场投用机遇,实质性推动青潍一体化,加快实现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特色园区。
胶东机场今年9月投入运营,从新机场到高密市区只有40公里,比到青岛市区还近。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8.jpg
引领半岛都市圈,先“冲刺”交通。在济青高铁、青烟威荣城际、青日连盐投入运营后,全国两会期间,青岛市发改委相关人员透露,正在筹备编制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初步规划方案,联通海阳、莱阳、诸城、高密。让青岛和潍坊联系更紧的是,潍坊至黄岛、潍坊至胶东机场也要建高速公路。        
同样,最新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一大亮点就是,济南到泰安2025年要建成高速磁悬浮铁路;郑济、济莱、济滨、莱临四条高铁要建成。
把都市圈做大,更能解决中心城市的虹吸问题
做大都市圈会加剧中心城市对周边的吸血吗?
“中国已经进入到都市圈时代,要确立都市圈的思维,看问题要从都市圈的视角上分析问题。”前不久举行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北师大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分论坛”上这样说。
刘学敏说,目前从中国各个城市发展来看,由于各城市都在一定的行政区域里面,造成每一个城市都在为自己的城市发展来定位。行政格局导致大城市发展具有“虹吸效应”,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把周边带起来,而是把周边资源吸干,损害周边利益。未来都市圈发展,应该突破行政区域,应该是一个系统思维,这样就能把周边带起来。
以全球都市圈发展样本东京城市群为例,随着核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有产业和人口持续向外转移。在疏解的同时,东京的聚集效应仍在发挥强劲作用,人口等资源要素仍然是净流入,这就要求东京都市圈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这种疏解,给外围的环核心城市带来了城市升级的机会。
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榜样。
3月1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联合撰写《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对全国34个都市圈进行了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属于成熟型,首都都市圈、将青岛、济南划为发展型都市圈。
这份报告指出,都市圈发展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带来的障碍,促进要素有序流动,通过都市圈建设,将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病,有效解决中小城市人口外流导致的城市收缩问题。
“大圈”时代来了:济南青岛请更勇敢一些!-9.jpg
以产业转移为例,都市圈核心区产业转移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廊坊新投资项目,90%来自于北京的溢出,居住在廊坊的36万人在北京城区上班。
报告同样指出,目前,中国都市圈发展突出问题是内部联系不紧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同城化水平低。从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日均人口流动规模来看,最高为深圳12万人次,青岛为5.6万人次,济南为3.8万人次,与南京齐平;被视为都市圈样本的东京,则在80万人次。
从这个角度看,济南、青岛更要突破自身的“城市”定位,而要以“都市圈”的思维与周边共谋发展。
尾声
在都市大圈时代,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如何消除?
其实不用靠行政命令,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去冲破固有的藩篱,促使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根据区位、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来布局产业。
比如,国家发改委有关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特意指出要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都市圈内高速公路通勤效率。而今年山东“电视问政”的第一波,就把子弹直射“高速公路省界收费”这道栏杆。
户籍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区域发展一体化……
谁阻挡得了这一波都市圈浪潮?
在都市大圈时代,济青两大龙头的互补,将成为两大都市圈的互补,成为山东东部和西部的互补,成为内地与沿海的互补。
这种互补不正是山东多年来一直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目标?
所以,济南和青岛要做的,就是更加勇敢的迎接都市大圈的浪潮!

— 大济宁 APP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sysman 2019-5-13 19:10 威望 +2
发表于 2019-5-13 16: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厢情愿罢了

京津和江浙沪的吸红太厉害,省内除了吸血,干不了什么大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16: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济南改成上海也许是放血的,济南的话纯吸血的省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3 22:4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除了人多且乱,没有一点省会的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3 22:00 , Processed in 0.183368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