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500,375]http://video.jnnews.tv/fs/transcode/20190704/f07/20266_1562202382_transv.mp4[/mp4] 俯瞰济宁城,古运河蜿蜒流淌,宛若玉带。临运河而建的老街巷,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在车水马龙的繁华下展现着经久不衰的活力。 竹竿巷、纸坊街、税务街、宣阜巷……承载着运河古老记忆的老街巷因运河而生,几经沧桑,依旧与运河相伴。 曾经,这里是江北最繁忙的河港,北方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河道帆樯如林,两岸货堆如山。“车马临四达之衢,尚贾集五都之市”“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数万家”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济宁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盛的场景就是出现在这些老街巷中。 这就是绵延在济宁城里的历史文脉,大运河繁极一时的见证。 它们在数百年的历史兴衰中生生不息,延续着济宁城的运河文化,见证着济宁城的文明进步,在岁月的长河中贯穿古今,滋养着日新月异的济宁城。 古运河岸边的现代气息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济宁城,曾经大运河畔最繁华的地段,也是现今济宁城里最先醒来的地方。沿河居住的老人们似乎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四五点时便开始在运河边上遛鸟练剑,快活林里垂钓打太极,等晨练结束后,再去早点摊子上为家人捎带早饭。 “从前小时候跟着长辈出来吃早点,河边上都是席棚,馓子、麻花、锅贴、菜盒子,豆腐脑、粥,现在都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干净卫生,早点还是那些早点,就是跟那时候的味道不一样了。”今年70多岁的赵明栋住在曾因运河而得名的“税务街”,老人提着刚买的胡辣汤和菜盒,边走边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税务街”这个名字可有年头了,是沿袭的老叫法,从前这里离南门码头不远,又挨着竹竿巷,满街都是店铺,现在平房都盖成了楼,街牌也换了新的,街名还是那个。 短短一条税务街上,延伸着数条其他明清时期,由济宁所设河道总督衙门及河道都察院之类的管理机构名称所命名的小巷,局门口街、考院街、南水口子街,还有因工商业命名的冰窖街、外塘子街等。 税务街上的店铺一间接一间,窄小的巷子里少了些沿街叫卖,却多了车水马龙的热闹。上班时间一到,各家铺子陆续开张,如同数百年前的繁盛,在朝阳中迎接客人的到来。税务街的北侧有几栋依水而建的高楼建筑,名曰苏州苑。路上店铺林立,岸边运河人家,这便是便是济宁州“江北小苏州”的现代印象。 老街巷里的市井生活 “当年老运河的码头就在大闸口,也就是以前的‘天井闸’,过往的商船都在这里靠岸,这条巷子也因大运河贯通南北,货物集散而声名大噪。”竹竿巷的老居民伊茂芳说,过了南门桥,左转向东就是大闸口,古运河上的“天井闸”。沿河而行,竹竿巷、纸坊街、汉石桥街、清平巷等古老的街巷四通八达。 两岸依旧延续着明清古建筑风格,餐馆、茶馆、酒吧和首饰店铺遍布。伊茂芳回忆,小时候,家中做玻璃生意,和竹竿巷其他居民一样,每晚家中灯火通明忙活到12点多,许多商户都会在夜晚来上一份夜宵。所以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敲着梆子挨家挨户叫卖的小贩。 “当时卖的是闷干咸菜,闻上去很呛,但是用五香面和着香油一调,就是盘儿小菜,味道极好。”伊茂芳对儿时的这段场景记忆犹新,不睡觉的时候,她也会跟着父母吃点。大白天的时候,街巷里捏糖人的,卖棉花糖的走到哪卖到哪,小孩子们相互追逐嬉戏,巷子里头到处都飘出热闹的笑声。 干了几十年理发行当的岳师傅有一手剃头刮脸的好手艺,一把剃刀,一个剃头仰椅,不大的店面摆设十分简单。一早迎客,来的都是些老主顾,人多的时候还得等候。尽管这里看上去与现代生活有些格格不入,却是文化技艺与时代的传承与连接。“不愁进货,不愁卖货,有人来就忙活,没人就歇歇。”曾经做过竹器生意的岳师傅说,人年纪大了也不愿意操心,平平淡淡过个日子也不错。 融入百姓生活的运河文化 古运河在济宁城西入境,从市区折转90度从城东南出境,以古运河为核心,沿河街巷都是当年济宁城里最繁华的地段。众多临河街道命名都与运河相关,并沿用至今。 商贸业空前繁荣是济宁运河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彼时运河上船只帆樯如林,河两岸百货堆积如山,北口的皮毛,江南的毛竹瓷器在这里集散。“百物聚处,客商往来, 南北通衢,不分昼夜”,济宁当地人也纷纷做起了生意,满足商贾云集的衣食住行。由于一些行业市场集中在一条街上,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以黄姜商贩货店得名的姜店街,以油炸子而得名的馓子胡同,以售干鲜果品而得名的果子街。另外还有打绳街、柴禾市街、炉坊街,以造土纸作坊而得名的纸坊街,以制糖作坊得名的糖坊街,以制革、皮货加工作坊而得名的皮坊街等,无一不是古运河的繁华遗留下的运河文化。 而“大闸口”“小闸口”“吴泰闸”“坝口街”“越河街”“济安桥街”等都是以运河、越河之坝、桥、闸而命名。近河店铺居民以饮河水为主,运水的小巷子就名为“水胡同”“水路街”。而“七铺街”“八铺街”这类名字则是古运河卸货码头专用货场。斗转星移,这些以水而起的街名早已成为现代济宁城中普通的街巷,但这古老的巷子名却依旧散发着运河文化的气息。 现如今,运河两岸商圈的繁华不亚于当年“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的热闹景象,夜色中的宣阜巷依旧是沿河灯笼高挂,人声喧闹。穿过城市中这些熟悉的古老街巷,仿佛打开了一部历史书卷,阅读着古运河留下的繁华烙印。数百年转瞬即逝的日月光辉下,济宁城的运河文化便是在这些老街巷里繁衍生息,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