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导读:苏东坡《记游松风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松风亭记 苏东坡《记游松风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松风亭记:松风亭记,临皋闲题和记游松风亭,记游松风亭赏析,记游松风亭的有关问题,记游松风亭的译文,记游松风亭启示,记游松风亭中心思想,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记游松风亭主旨... |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时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
地点:惠州嘉祐寺游览松风亭
年龄:59岁
背景:经“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连连遭到政治打击,流放一次次接踵而来,在宋哲宗绍圣元年十月间,他再次遭到贬谪,前往更为偏远的广东惠州,寄居于嘉佑寺中。松风亭位于嘉佑寺附近的山巅上,苏东坡时有攀登兴致,常登临游览。文中所述就是其游历中的所思所悟。
我曾经借住在惠州的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就想到亭子里休息。可是眺望着山上的亭子还掩映在高高的树捎上面,心里想这么高,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思索了很久,突然茅塞顿开:“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什么非要到亭子里去。”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使在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的战场,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样的生死关头,也不妨好好歇息一番!
佛、道、儒思想意识折射在苏东坡的行为举止中,衍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生命风格,既豪迈洒脱,又意趣天真,既风流倜傥,又静逸逍遥。
当一个人产生了“足下疲乏,思欲就林止息”的疲乏、困顿、迷茫感,该如何做呢?咬紧牙关再上?还是停下来暂且歇歇?理想与现实,身体与心灵,当下与未来,当众多矛盾发生碰撞和冲突时,苏东坡却说:“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瞬间顿悟,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的旷达态度,正是苏东坡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人生犹如山一重水一重,山山又水水,无尽无头,过了这道坎还有那段波,哪儿有真正的高处和彼岸呢?每每困在绝境中,进亦难,退亦难,不如停下来歇息一下再做打算。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把握此刻、随遇而安,方是生命的真谛和生存的意义。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小和尚看到花种洒了,连忙要去扫。等他把扫帚拿来正要扫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把散在地上的花种吹得满院都是,方丈这个时候又说了一句“随缘”。
小和尚一看这下可怎么办呢?师傅交代的事情,因为自己不小心给耽搁了,连忙努力地去扫院子里的花种,这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小和尚连忙跑回了屋内,哭着说,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种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着说道“随安”。冬去春来,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诉师傅,老方丈这时说道“随喜”。
对于随遇、随缘、随安、随喜这四个“随”,可以说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况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具有的心态就是“随遇而安”。而且,一个人如能不管际遇如何,都保持快乐的心境,那真比有百万家产还有福气!
环境往往会有不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个人怎么面对拂逆和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就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从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从容地由不如意中去发掘新的前进道路,才是求得快乐与安静最好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