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7|回复: 0

2019下半年初中科学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5 15:12:03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科学《电荷与电流》

一、考题回顾

2019下半年初中科学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1.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当中的摩擦起电的小现象,例如利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吸引小纸屑,向学生提问:你能否利用小学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电荷与电流》。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摩擦起电

(1)教师提问: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带上负电,另一个物体带上正点,物体待得电叫静电。)

追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呢?

(2)对于摩擦起电本质的探究,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物质结构的知识。多媒体出示原子微观结构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观察原子的结构特点,之后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原子的微观组成。(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

教师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活动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有什么规律呢?我们用以用实验来进行研究。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动,之后找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收集活动结果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表扬鼓励。

(3)学生解释活动现象:教师提醒学生可以从小球带电情况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一道练习题:三只轻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三只小球的带点情况是什么样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作业:雷电中的电和本节课学习的电荷之间有关系吗?下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2019下半年初中科学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2.png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你对于电荷的了解?.

【参考答案】

电荷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物质所带的电叫电荷。1.物质带电的多少叫电荷量。2.元电荷是电荷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3.通常用Q来代表电荷的电荷量。4.电子和质子是物质,具有电荷;电荷是它们的属性之一(电荷是它们带的电。);由于电子和质子的相反特性,将电子规定为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为带正电荷的粒子。5.由于同性相斥的缘故,同种电荷将互相远离,故金属小球的电荷将分布在两小球轴线上最远的两端,相当于R增大,若还用小球中心距离,将导致计算量偏大。若可视为点电荷,则不存在电荷移动的问题。同理异种电荷偏小。

2.请简述电荷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

& F- C* }; v2 x3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7 16:37, Processed in 0.1052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