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之后,多位学者研究了SARS相关的天气情况,观点各异。譬如,有人认为湿润的环境更适合病毒传播,但也有人认为干燥的环境更适合病毒传播。不过研究者们也有一些共识,如病毒总体喜凉不喜热,如在寒潮来临、大幅度降温后,病毒更易传播。2003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江朝强、卫生工程高级工程师周志翔就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指出,“明显冷空气活动”会加剧疫情,他们甚至建议气象和卫生部门联合发布“高危天气预警”。数据可见,2003年4月上中旬的寒潮后,4月下旬北京确实出现了病例增加高峰。
2003年3月20日-5月31日北京日均温和SARS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图,中气爱制作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和SARS病毒有很多相似性。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指出,2019-nCoV在56度即可灭活,在寒凉环境中更易于传播,喜凉不喜热的特征显露无疑。除了病毒本身的特征外,人体的易感性也非常重要。耶鲁大学的实验表明,上呼吸道内温度下降,有利于病毒复制。而大降温,不仅会让上呼吸道内温度下降,也会让人体免疫力下降,对病毒更易感。 耶鲁大学Ellen F. Foxmana等所做不同实验受体在33和37度下病毒复制数和机体固有免疫的强度等,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