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77|回复: 0

[理财宝典] 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应有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8 00:50:33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应有信心: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一直还是那个世界。因此,粮食安全还要立足自身的努力。  木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担心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声音,在舆论圈子里逐渐多起来,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把氛围搞得有点儿凝重。其实大可不必,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确实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反应过度,置一些基本事实、积极因素于不顾,
3 L( b' P, ^& B* ?. v

, L/ P! O4 f/ x6 V0 W+ j        
# }- u' B3 W) n- t3 _1 f
/ ?; Y& M/ P" I; g2 ^' x        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一直还是那个世界。因此,粮食安全还要立足自身的努力。
( v! L8 l2 o, v! c
+ f. G/ X6 V1 H9 ^        木木; N% b/ u* t; S' O0 N* _: y
9 f6 J) S. e5 n$ e1 W- w( X; H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担心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声音,在舆论圈子里逐渐多起来,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把氛围搞得有点儿凝重。其实大可不必,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确实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反应过度,置一些基本事实、积极因素于不顾,就难免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b  ]+ k1 C7 I0 Y1 E5 U
: b6 S3 D0 A) H2 |0 u: y9 a' w
        其实,从这些引人担忧、引人遐思的“消极”信息看,比如,频发且影响范围很大的灾害天气以及虫灾对世界粮食生产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间粮食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甚至中国夏粮收储量“出人意外”地减少、乃至节约粮食的号召等,有的确实会对粮食安全造成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而有的纯粹就是没有事实依据的瞎联系了。
& d) w! @; V2 B: q% |0 {3 b3 t$ a& s" Z" Q- s& H. H" D
        从目前情况看,导致粮食危机的基础并不存在。就中国的粮食生产而言,持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支持,在面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时候,中国人就有比较从容应对的空间。中国粮食生产之所以能持续多年稳定保持相当高的产量,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快速进步,国力的快速提升,围绕粮食生产的条件——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生产维护技术等,持续改善,使粮食生产得到根本性保证。+ w" O' h7 R) T# f" S7 G/ \
4 ~* D: Z+ D6 Y/ P* l
        正是因为这些支撑条件的本质性进步,在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虽然自然灾害不断,有时甚至危害还很大,但从粮食总体安全角度看,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支撑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有望持续进步。除此之外,比较大的国土面积、持续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也在基础层面为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做了背书。
1 m) D3 E; Z) }8 y% S- r( _
  ?* d5 y2 G1 {9 e" x$ _) F$ E        从历史经验看,导致粮食危机爆发、进而引起严重人道灾难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两个:其一,在生产力低下的背景下,气候的巨大变化,比如降水量减少、气温降低,导致粮食生产条件出现根本性恶化,进而引发粮食危机;其二,长时间、大范围的战争或政局动荡,对粮食生产和流通都会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引发严重的粮食危机。
( ]' i# t$ ?) d9 S
: o8 K1 [& a' y, U        历史经验自有现实意义。从目前世界粮食安全情况看,虽然相对于世界人口而言,目前世界粮食产量足够,但从现实看,大量饥饿人口的存在,究其根本,还是这两个重要因素在发挥作用。没有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没有科技力量的基础性支撑,外部条件改变对粮食生产的消极作用就很难消除,粮食安全就很难得到足以让人放心的保证;没有稳定的政局和稳定的社会生产环境,粮食的根本安全也谈不到。
$ W+ h1 v9 ?7 S# ^9 |8 f9 y- k* L: Y: |! \4 v
        就这两个支持粮食安全的根本因素看,中国的粮食安全从目前乃至今后一个可预期的时期看,是有足够保障的。首先,中国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在政策层面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主粮安全仍将是粮食政策的底线。其次,涉及粮食生产的各环节条件也在持续改善中,无论是育种、农药、化肥,还是农业生产机械,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导致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这都在本质上强化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决定性意义,在社会认识层面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提高,这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就此而言,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8 l# S1 z! B: a% `1 w% j/ z2 U5 s$ s( ^3 S1 t
        许多年前,某著名经济学家在某个著名论坛上很自信地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充分依托国际市场,维持所谓的“18亿亩红线”完全没必要。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言论似乎一直停留在言论层面,并没有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世界发展到今天,面对当年的这种言论,人们或许能给出更周全一些的回答,因为外部环境再一次给了人们从本质上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一直还是那个世界。因此,粮食安全还要立足自身的努力。
9 O6 W& Y$ x4 q6 f3 _& `1 s; I3 O' j' a3 a2 T6 z+ t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2-1 00:00 , Processed in 0.081258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