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报》,会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何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光明日报》曾于2003年刊发一篇题为《怎样界定“中等发达国家”》的文章,其中出现三种方案: 一是采用世界银行所列的“中收入”国家水平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此概念偏向于以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与“现代化”内涵有相当的距离,“中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不属于同一意义下的规定范畴; 二是列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依照其发达程度进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5名和后5名(此做法带有较大的“人为”成分),将剩下国家的综合状况进行平均,然后用各项平均值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是列出当代全部发达国家的名录,依照8个指标大类(即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将所列名录中每个发达国家逐项指标的平均值填入,再应用特别设计的算法求出这些国家的“总平均集合”,来代表“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其中,第三种定义在专家看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前述两种具有更多的优点,而且避免了人为的、主观的诸多弊病,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尽管也有专家指出,从严格的统计意义上分析,它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还是建议采取此种界定。 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动态的逐年有所变化。即我国要达到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是指未来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参照过去或最近某一年的标准。 根据全球一些机构的认定,发达国家也是有差别的。按照标准来看,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算是步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这个标准仅仅是“最低标准”。 而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要达到4万至6万美元左右;高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需达到8万美元左右。如今,全球有约30个国家的人均GDP超2万美元。 虽然我国目前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GDP也因此会被拉低。和很多发达国家人均GDP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过近年来这种差距正不断被缩小。 今年1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分析认为,人均GDP增加,代表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收入决定消费,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规模还将持续整体扩大,消费升级也可以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