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5372|回复: 5

[我要爆料]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8 09:58:53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自古写字也好,画画也好,都讲究一个“味道”。我们在观看一件书画作品时,首先是品味有无内涵,这个内涵就是味道。通过这个味道可引发人们去思索,去品味,甚至可以流连忘返,实际就是这种味道在起作用。那么这个味道是什么?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是一种特别的感受,那这个感受就是“道”。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规范之一,儒、道、禅三家皆言道。在中国画中,艺与道有本质上的联系,所谓“艺就是道”、“道即是艺”,所以画中国画就是画“道”。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1.jpg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2.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道法自然”,中国画本身又取法道,那么道与画就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画家们所描写的都是自然中的道,离开自然之道,中国画就无从谈起。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画的先贤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对道和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中国哲学的思想体系。所以说,中国画本身的道来自自然,而实际上就是来自内心。而人的内心是通过自身对德的实践,仁的修养、艺的培养才能实现,这就是中国画特别强调道的主要原因。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3.jpg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4.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提倡形、神、理、法的概念,注重思想性的修养。只有把绘画艺术中的思想性和技巧性相统一的理论概括,加强对传统国学知识的修为并以此来获得丰富的涵养,这样就能以开阔的视野,丰富起知识面来充实画作的品味和境界!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5.jpg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6.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和传统因素,它是中国文化的精辟和缩影。画家们通过对前人画论的学习,来掌握作画的主要思想,你胸中有多少墨水,读过多少书,通过作品就可判断出。前人对理论知识学习十分重视,一个不善于学习的画家,眼界是不会高的,眼力也是笨拙的,思想境界也是有限的。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7.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古到今,但凡是出色、有作为的画家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都深入传统,向前辈大师们学习,他们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他们在继承中永不满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经验。我们向他们学习,是提升自己艺术技能创造好基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脉络。事实证明,只有向历史上杰出的大师们学习,以他们为师,根深传统来获得艺术基因。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9.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学艺之道要求人们尊重传统来提升自身的潜力,提高艺术水平加进道德的修养和技术水平,来提升在绘画上至关重要,这也是每一个画家的必修课。南朝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法,“澄怀”,即是强调把胸怀先洗涤清澈,不含有杂念欲望,私心和主观情感,然后进入创作时的状态。等到心有灵犀时,再用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理解,去升华意境。当笔墨技法达到极致时,就会产生一种无法之法,这就是“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10.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的哲学,无论是儒学还是老庄,都特别强调精神气质,不太强调物质性。“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所以道是很高的,而器是很低的。中国画强调书写性,到达一定高度后又强调用笔的松动性,在看似随意、漫不经心中去表现苍劲老辣之感。为此,中国画又特别强调“逸品”,它是技法和功力达到高度所体现出的文化素养、人格品质,它必须摆脱一切客观利害约束才能产生。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11.jpg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中国画在宋代以前,以画得像为基本要求,以皴法、勾线的工整的准确作为基本要求,那时是最高标准,俗称“神品”。到了元代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中国画从“神品”开始向“逸品”转化,这首先是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思维的结果。笔墨的独立性加大,书法用笔的审美意趣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笔墨变得松灵,显现出不依赖客观对象的独立审美价值,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是绘画价值判断标准的重大转变。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成忠臣:中国画得古之传承,方能“眼界高者意自奇”-12.jpg
△成忠臣书法作品
一个画家也好,一个收藏中国书画的藏家也好,不研究美术史,永远是没有眼界,没有眼力和品判能力的。不研究美术史,都是画盲、藏盲,不研究美术史,眼界、眼力都不会高,水平自然也不会高。而收藏书画,仅用耳朵去听,不用眼力去看、去品,又怎么能收藏到有品位的东西呢?不要动不动就言论中国画传承流通千年,而传承流通千年的中国画,前提是古时所用的宣纸、矿物石色,而不是现今普天下的画家们所用的书画纸、化学色。如今这类纸创作的画仅几十年光景,不可能传承流通!想问下,这类东西你去收藏有啥用呢?
摘自《成忠臣谈艺录》

发表于 2021-1-28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国画还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太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8 1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个字多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9-20 19:54 , Processed in 0.13454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