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2-20 11: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邦重疾险保险陷阱 如何抓住“重疾险陷阱”的要害:2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正式实施。在这之前,从保险销售给你“不抓紧抢购老产品就会错失一个亿”的错觉以及海量投保导致保险机构出单系统“崩溃”,到银保监会“消费者应冷静看待”的理性喊话,再到旧款产品全面停售,重疾险自此正式迎来一个全新的定义阶段。新版产品是否值得 | 2 v5 \$ }* ~% I! J1 N1 B* K
; d) B& I# C _& S1 z; g " u/ x; s; l3 z+ N
- B) ~( N* O* F+ H
2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正式实施。在这之前,从保险销售给你“不抓紧抢购老产品就会错失一个亿”的错觉以及海量投保导致保险机构出单系统“崩溃”,到银保监会“消费者应冷静看待”的理性喊话,再到旧款产品全面停售,重疾险自此正式迎来一个全新的定义阶段。新版产品是否值得消费者购买?我们又该如何挑选?
: u8 T' t8 e9 X S2 @9 b( A e2 B: W z8 s( q. H+ E3 |
1. 新版重疾险和旧版相比,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0 \ g2 E% ]) J9 k! |
0 m! T7 R; W$ Q6 U I0 W2 w. D! W 新版重疾险在重大疾病分类、保障范围、赔付条件、病种数量等方面都做了修订。概括来看,修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扩展保障范围,在重疾定义范围方面增加了3种(严重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重症疾病和3种(轻度恶性肿瘤、轻度急性心肌梗塞、轻度脑中风后遗症)轻症疾病;二是将部分过去重症疾病,但诊疗费用较低、预后良好的疾病明确为轻症疾病;三是严格了恶性肿瘤的赔付标准;四是明确了原位癌、交界性肿瘤不保;五是在放宽了部分疾病的理赔赔付条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等原来要求开胸可赔,新规微创可赔)。概括起来讲,就是新增三重三轻、四降一严两不保、八扩赔择优赔。 - Y, o& C' U( c3 k9 b
. K4 m, S* c+ H9 e- A: \, B; L y 2. 为什么要在时隔13年后进行如此调整,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 I. N7 d4 w. _1 }. x- G
$ o0 h/ ^8 O2 g: w7 {2 K 旧版重疾险条款发布于2007年,在当时算是“平地里起高楼”对国内重疾险业务起到极大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随着保险产品创新以及医疗领域快速发展,旧版重疾险也面临一些不适时宜,总结起来就是:重疾不重、重疾严赔。本次新版条款发布后,疾病定义更与时俱进,更加符合临床医学,部分规定更具医学前瞻性;条款更加规范,疾病名称描述更加准确,如恶性肿瘤改为严重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改为较重急性心肌梗死,减少了可能因为定义描述不够精准而导致的歧义;疾病赔付标准更符合当下的治疗标准,减少了保险公司和客户双方的主观判断,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有力保护,大大减少了发生理赔纠纷的可能性。
4 s# w* s+ r* ]
: }( U" a) D6 Q; s1 I2 z 3. 不管是受到之前的保险销售话术影响,从具体条款进行对比,很多人会认为保障力度整体新版不如旧版,事实是否如此? * l2 G7 s8 R2 T7 P# G
6 u+ T2 f3 E0 j$ b# p
整体来看,对比旧款重疾险,新版重疾险更加科学合理,贴近现实,同时也透露出更加人性化的关怀。比如,重疾病种的科学分级,更加契合医学实际情况,及时扩展了保障范围,降低了部分疾病的理赔门槛,同时还首创性推出在新旧制度之间可择优理赔,最大程度综合考虑到医学实际情况以及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4 s `2 I0 U' _# f- p
2 u! s3 q9 K; `2 A+ U% n' v, B" T( l
4. 为何一些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定价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这会不会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 i7 z2 b: j9 d4 u! F2 j0 s( u u& H6 e1 q- ?5 s
首先,从具体赔付情况看,近年来重疾发生率不断提升,特别是轻症理赔成本快速上升,同时,此次新版重疾险增加了保障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疾病理赔门槛,以及实行新旧条款择优理赔制度,险企需要适当提高价格,保证保费充足度。另外,银保监会对于人身险业务经营监管要求更加严格规范,助推保险公司理性经营,防止恶性降价竞争。
" q6 O( T+ B9 B# g; t2 [; }$ u' g6 V7 {4 r" F# ]% |- [& C* z2 W
5.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新版重疾定义下,未来的新重疾产品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特定疾病(比如某一恶性肿瘤)的定制化重疾险产品。对此您怎么看?
9 J' ~" R7 u* H
/ N2 _6 J; m9 { 此次新版重疾险将原位癌等一些疾病剔除出重疾清单,并不是说这些产品不能保,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产品设计,使得保险消费者进行额外的加保,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自主化选择的空间,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 O( m: x& c7 O" S ^
- j7 S/ w* O6 w( O1 \, q, A* ]' j 6. 哪些人适合定期保障型重疾险?哪些人适合终身保障型重疾险?
) `& z( e+ P2 o: R( P$ s% R1 H! J/ W& i" o% C' E1 F
如果不考虑产品层面的差异,定期和终身保障型重疾险的主要区别在于,保障期限和保费投入的不同。相较于定期重疾险,终身重疾险的年缴费水平高出不少,相对于资金不是很宽裕,希望用低保费获取高保障的家庭或人员来说,可以选择定期性产品;如果预算较为充足,则可以更多选择终身型产品,获得一生保障。
- w5 G+ h( S$ _$ K, d" L/ m& h) F
5 n! y8 A; P+ p 7. 我们在市面上还经常会看到返还型重疾险,看似能在到期时返还保费,所以有人戏称“相当于没花一分钱还能拿到一份保障”,这类产品的的性价比究竟如何? - M$ R3 L9 R% p( @( `; _3 g( f. @
( h e) u, I$ g, G+ o
这要辩证的看,消费型重疾险是纯保障型产品,保险满期未发生保险事件,则保险责任终了;而所谓返还型产品,在保险到期或投保人身故后可以获得定额赔偿,代价是前期保费投入较高,同时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即使未来几十年后可以得到几十万的赔偿,那么这几十万的购买力如何呢?所以要辩证的看。
+ B v1 }4 G6 A9 i* J
/ t' F9 [9 N4 Z6 t* j 8. 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我们通常还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附加险,比如承诺轻中症豁免、身故、癌症多次赔付等责任,我们普通人是否有必要买这些附加险? / ^+ G; P+ m1 H; g" P4 g' B! V
4 d% p& Y5 m: q5 c5 ?
重疾险很多附加险的推出满足了保险消费者的不同保障需求,像轻中症豁免、身故责任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消费者是可以获得实在好处的,因此,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情况适度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附加险。 1 K( N) U3 J3 v4 h, X* f; o* D
, F6 M0 i- h! J: g
9. 我们对比价格发现,保障范围差不多的产品,重疾险会比百万医疗险贵不少,这其中原因是什么? ' k c" C* Q1 f0 W) b$ {
" n! z9 v# Y9 M$ ?. n, |" I
根本在于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产品性质不同,重疾险属于给付型产品,符合赔付条件,保额多少赔多少,且赔款可自由支配;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产品,在保障额度内实报实销,同时还设有较高的免赔,一般1万以上。二是重疾险属于长险,提供长期保障,且锁定年度缴费,医疗险保费每年增长,且不保证续保,很可能一旦出现赔付无法再购买到合适产品的情况。
) F3 k- E+ c, E1 D$ B
) P# U h! N# X 10. 在现有保障体系下,我们如果想给自己买一份保障健康的保险产品,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配置和选择?
( l) x& o# _: K1 j" k8 _4 e( _& G1 Q. r
建议坚持“预算约束,长短搭配”的原则,根据自身的预算支出情况,做好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的合理配置,能够对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实现全面保障和覆盖。同时,由于重疾险是保障人身健康的主力产品,且特点是早买总比晚买好,因此建议及早配置,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好医疗险和意外险产品的搭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