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进微山县渭河村的人,一定会拿出手机不停拍摄。9月末的渭河村,有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与扑面而来的清风,连家船在河道两岸一字排开,漫步在跨湖小桥上远眺,俯瞰水街全貌,仿佛置身于威尼斯水城,每一个美丽的瞬间都是一抹别样的情愫。 渭河村位于微山湖的腹地,是一个典型的渔业村,全村仅有耕地930亩,却有内塘养殖面积1万亩、外围养殖面积2775亩。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村民们在前任村支书孙茂东的带领下,谱写了“当代精卫”的故事。现如今,渭河村拥有541户,1547人,全村沿河而居,并拥有200余只货运船、总运输吨位达30多万吨位,是十里八乡里知名的以养殖、运输、旅游多业并举的富裕村。 要想富 就得甩开膀子干 一直以来,渭河村就有大部分村民从事水上运输,但多使用水泥船,吨位小,市场竞争力和安全性差,村民缺乏资金,无法购买新船扩大经营规模。孙茂东在做好市场调研、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两委”干部和党员运输大户的作用,帮助村民办理担保贷款,为村民多方协调资金,购置最好的钢质驳船。 村里从事运输的驳船和拖头越来越多,但村民在外边单打独斗或依靠外地公司搞拖运,运输费经常兑现不及时,还会受到外地渔船排挤。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认真研究,决定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微山县兴渭航运公司,将在外从事运输的村民纳入管理,实现了“抱团取暖”,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如今,兴渭航运公司已拥有运输吨位30万吨,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元,成为全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渭河村过去养殖主要是四大家鱼,经济效益低。为了破解养殖难题,孙茂东大胆尝试引进大闸蟹养殖。2008年,渭河村联合周边的3个村成立养蟹专业合作社,注册“八条腿”“江北第一湖”等河蟹商标。 目前,全村养蟹水域面积达到7000余亩,养殖场成了村民们的聚宝盆。2012年3月,高楼乡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河蟹之乡”,微山湖大闸蟹连续多年在全国河蟹大赛中荣获“金蟹奖”。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近百万。 发展生态旅游 从水上做文章 作为一个典型的渔业村,渭河村有广阔的大湖水面,也有原生态的湿地景观、淳朴的渔家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想富,还得从水上做文章。孙茂东在世时,就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除了前文说到的运输业、养殖业,“第三步”就是搞活旅游业。 “2000年初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就有附近游客好奇到这里来看我们‘住在船上的村子’,没有饭店,就在村民家里吃饭。”在渭河村里开了一家超市的村民丁大成回忆,2006年,一次外地考察让孙茂东产生了把船连在一起发展餐饮旅游的想法。 一开始,村民们很不理解,觉得这里就是个渔村,修码头、建亭子、盖饭店,投入资金会有效益吗?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孙茂东带领着村两委,将景区周边的小景点、“农家院”以及养殖基地聚合起来,成立旅游合作社,推出水上观光、捕鱼、赏荷等旅游项目。“微山湖渔家水街”旅游品牌慢慢打响,游客涌入渭河村,让村内湖产品有了更广的销路,摸着鼓起来的腰包,渭河村村民笑了。 如今的渭河村,村民们虽然生活在水上,水街却和陆地上的村庄一样,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污水处理厂、用电变压器,挨家挨户的船屋里都能用上净水和空调。在这里,船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被村民们戏称“就像是城里每家每户都有的电动车”。村内已建设湖内游乐场景12处,垂钓点18处,渔家生态旅游点4处,改造高标准渔家船20条。独具北方渔家风情的水街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 2020年5月31日,村书记孙茂东因病去世,告别了他深深牵挂二十年的湖上渔村。他把“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送给了渭河村,将安居乐业与幸福美满带给了被他看做亲人的村民,他一辈子的赤子之心,在渭河村百姓的笑颜上永远定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