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时多见高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一般持续2~3天;症状以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多见;呼吸道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可发展为肺炎。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范畴,根据传统认识,诊治多采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和治法,注重扶正和祛邪分期、分阶段联合应用。流感大多都有自限性,经一般对症处理和中医药干预后均可短期内痊愈。 一、儿童治疗方案 (一)饮片辨证治疗 1. 风热犯表证 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不适,鼻塞清涕,咽痛或咽痒咳嗽,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淡红。 治则: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小柴胡汤 金银花9g,连翘9g,桔梗9g,牛蒡子9g,射干9g,羌活6g,柴胡9g,黄芩9g,生石膏(先煎)15g,金荞麦9g,桑叶9g,薄荷(后下)6g,炒谷芽9g,生甘草6g。 服法:每剂煎煮成100ml,≤3岁儿童服30ml,3+~6岁服50ml,6+~14岁服用100ml;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ml不等。 2. 热毒袭肺证 证见: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则:清热泻肺,宣肃肺气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组成:炙麻黄6g,苦杏仁(后下)9g,生石膏(先煎)15g,金银花9g,连翘9g,桔梗9g,柴胡9g,黄芩9g,金荞麦9g,板蓝根9g,炒谷芽9g,炙甘草6g 服法:同上。 3. 湿遏卫气证: 症见发热、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纳呆、腹痛、舌红、苔厚腻、脉濡数。 治则:芳香化湿,解表清热。 组成:藿香9g、半夏9g、茯苓9g、生苡仁9g、白蔻仁9g、淡豆豉9g、泽泻9g、生白芍9g、炙甘草6g。 服法:同上。 (二)中成药 恶寒发热、肌肉酸痛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小儿宝泰康颗粒等 |
根据症状选择药品,服法用量详见使用说明书,症状消失及时停止用药。
| | 金振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肺力咳合剂、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小儿清肺颗粒、小儿止嗽糖浆等 |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王氏保赤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等 | |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小儿清咽颗粒 |
(三)外治疗法 1. 推拿疗法 症见咳嗽者:清肺经、揉膻中、揉肺俞。 症见发热者: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清肺经。 症见鼻塞、流涕等头面部不适症状者:头面四大法。 症见肌肉酸痛、恶风等周身症状者:解表疏风法。 2. 耳穴疗法 用于咳嗽症状者。取气管、肺、咽喉、三焦、对屏尖,5个穴位进行压丸。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日贴1次,每2次后休息1日,双耳交替压贴。 3. 穴位敷贴 用于咳嗽症状者。药物:寒性咳嗽用药(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热性咳嗽用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黄芩、桑白皮)按适当比例共研为细末,生姜汁调制成直径为2~3cm、厚度为0.5cm的药饼。操作:将药饼放在贴膜内,贴于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1-2小时,2-3天重复1次。 4. 香佩疗法 将中药防感散(苍术、肉桂、防风、山柰、艾叶、佩兰、广藿香等比例组成)制成香袋药包装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间置于枕边。香袋药包每周更换1次。过敏体质儿童慎用。 二、成人诊疗方案 1. 风热犯卫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 基础方: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咽痛重加板蓝根、锦灯笼。 中成药:荆银颗粒、银翘片、疏风解毒胶囊、正柴胡饮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 2. 热毒袭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清肺解毒 基础方: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痰热清胶囊、六神丸、清肺排毒颗粒等。 3. 表寒里热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头痛,身体酸痛,咽痛咽红,鼻塞流涕,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治法:解表清里 基础方:炙麻黄 6g 桂枝10g 苦杏仁9g 生石膏(先煎)30g 黄芩15g 知母10g 赤芍15g 炙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 4. 热毒壅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则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础方:炙麻黄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5. 气营两燔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则治法:清气凉营 基础方: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皮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生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三、预防方 (一)儿童流感预防方 组成:金银花6g、连翘6g、大青叶6g、紫苏叶6g、炒山楂3g、陈皮6g、芦根10g。 服法:每剂煎煮成100ml,≤3岁儿童服30ml,3+~6岁服50ml,6+~14岁服用100ml。 (二)成人流感预防方 1. 苏香饮(人参3g、芦根9g、银花5g、苏叶3g、藿香3g),代茶饮用。 2. 气虚容易感冒者,玉屏风颗粒。 四、调护 1. 流感首重预防。提前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2. 流感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 平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三件套”、“五还要”。 4. 中医的香薰、导引锻炼、按摩刮痧等,也有助于改善体质,减少流感的发生。 5. 感染后建议多休息,多饮水,补充营养元素维生素,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6. 老人、孕妇、婴幼儿、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药辨证治疗。
制定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执笔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张炜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 薛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