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如何兼顾“面子”和“里子”, 济宁探索设立“潮汐摊区”,变堵为疏,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济宁中心城区设置55处“潮汐摊区”,划定特定区域、设置特定时间,在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化解流动摊贩经营、居民就近购物的双向需求。
1有了固定摊位,心里踏实多了9月19日清晨6点,济宁城区科苑路东侧的一片区域热闹了起来。迎着金秋凉爽的晨风,一辆辆载着新鲜蔬果的电动三轮车向此聚拢。黄瓜、茄子、韭菜、水蜜桃、苹果……每辆电动车上,都摆放着当天新鲜的蔬菜和瓜果,南北不到100米的距离,聚集了近百户摊贩,俨然一个小型农贸市场。 “您看这水灵灵的韭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保证绿色无污染。”摊贩丁廷凤一边整理着摊位,一边向前来选购的顾客推销着。不到一小时,就卖出去了一多半。期间,有摘掉的菜叶,她都会捡起来放进提前准备好的垃圾袋中,“有了固定摊位,还不收费,咱得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丁廷凤说,自己做的小本生意,为节省开支,都是骑着电动三轮车沿街叫卖,难免会占道经营。如今,有了固定摊位,她心里稳当多了,“一天赚个七八十元,够贴补家用的。” 这份“心里的稳当”得益于济宁市推出的便民“潮汐摊区”举措。长期以来,流动商贩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济宁市城市管理局坚持“疏堵结合、统一规范、便民利民”原则,精心选点布局,从城区人群最密集的区域入手,合理设置流动商贩服务点,对区域内的流动商贩实行分时段集中管理,既兼顾了城市的“面子”,又照顾了商贩的“生计”,更方便了广大市民的日常 生活。 2设置潮汐摊区,兼顾民生发展“该区域市民居住密集,人流量大,吸引大量流动摊点在周边聚集经营,对周边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李营执法中队中队长马献锋说,执法人员每天多次巡查管理,但治理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该问题,今年6月,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本着“便民利民 服务民生”的原则,结合周边居民区情况,设置科苑路“潮汐摊区”。 “我们制作了潮汐摊位临时占道(经营点)管理制度牌、温馨提示牌,对摊位进行编号、划线,明确标识和位置,向经营摊主发放简易垃圾袋,提醒经营摊主做到人走地净、不得遗留经营产生的垃圾,确保经营点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同时,为推动潮汐摊位规范化运营,执法人员每天多次进行巡查,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确保无商贩使用喊话器叫卖噪音扰民,同时提醒购买市民随买随走,避免影响通行。” 城市管理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如何兼顾“面子”和“里子”,考验着当地城市管理部门的智慧。为了有效改变“马路市场”管理问题,济宁探索设立“潮汐摊区”,变堵为疏,由“禁”改“请”,在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在济宁高新区洸河街道长虹小区的西墙,也有一处“潮汐摊区”。上午10点, 天气渐热,一花摊前,栀子花、菊花、三角梅依次排开,摊主张留年坐在马扎上,一边看着摊位,一边喝上了茶。 张留年是 汶上南站街道人,家里经营着花圃,近两年来城里接送小孙子上学。闲不住的他,趁等孩子放学的空,来这里摆个摊,售卖自家绿植。“在城里不愁卖,划定了固定摊位,心不慌,能卖多少是多少。” “我们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区设置便民疏导点,引导摊贩入点规范经营,给原来‘打游击’的流动商贩提供相对固定的经营场所。通过服务引导和依法治理,进一步规范门店、摊贩的经营行为,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济宁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科科长孙为凯介绍,目前,中心城区已设置55处“潮汐摊区”,划定特定区域,设置特定时间,在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解决流动摊贩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