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建设导则,高标准打造“光储充”和休闲服务一体化示范充电站7个;今年新建公共充电桩3367个;全市6006辆公交车均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新增新能源机械516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机械占比达79.94%……昨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取得积极成效。 济宁市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全市40余万人(次)参与“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营造出了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全市配置垃圾分类桶38.34万个,建设分类垃圾房亭2478个、垃圾分类分拣站133个,分类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建成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厂5座,完成6家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 济宁市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供销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日趋完善。建成运行1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年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1万台(套),有效增强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能力。同时,济宁市不断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建立住建、城管、审批三方联合备案制度,采取“审批助力监管、监管带动审批、协同保障线上、信息双向推送”的工作模式,推进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再生材料应用及技术研发,公路建设利用固废材料20万吨,建成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4套、消纳场所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3.3%。 在山东省明确的10类场景基础上,济宁市积极探索具有济宁特色的“无废细胞”场景。围绕丰富的港航资源,济宁市实施“无废港口”建设;为加快煤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引导建设“无废煤矿”;结合“无废体育场馆”建设,促进体育运动和赛事绿色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