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7-11 11:11:54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愚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与海”。这才知道原来济水你好!我的头条号指数好几天没动了是怎么回事啊!发源于河北省济源市王屋山的太乙池,以地下河的形式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后从地面涌出,形成济渎、龙潭两条河流向东流去,在济源市边境汇成一条河,这就是济水。之后第二次潜流入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地涌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济水第三次伏行地下,在山东定陶与北济水会合形成巨野泽。济水三隐三现,最终又从大野泽百折入海,这是神秘莫测。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复枯。加之黄河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占据济水河床而入海,济水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济宁市位于古济水中间北上的地方,现在的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在古代,济水的地位显赫,曾被列为四大名水之一,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成为“渎”。《尔雅》中提到的渎:江、河、淮、济,“济”指的就是济水。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通常就是祭奠五岳四渎。唐代时以大淮为东淡,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如今的河南济源的济渎庙,就是为古代帝王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筑的。
一脉济水,三隐三现,却至清远浊,坚守其志,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这条早已消失的河流一直没有被人遗忘,始终都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我们也应该学习济水的这种精神,不要被目前暂时的困难所击垮,坚持信念,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共同使我们的人生像济水一般,百折不回,终能达于波澜壮阔的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