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早餐奶奶”的故事仍在发酵,最近,她被媒体冠以“中国奶奶”的称号,称她做出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早餐。
这位老奶奶叫毛师花,今年 83岁,家住浙江衢州。从1993年开始,毛奶奶就在该市黄坛口乡中心小学附近摆早餐摊。 石磨磨的豆浆,土鸭蛋做的蛋饼,手工包的糯米粿……现如今激素蔬菜不少, 毛奶奶却坚持使用自产食材,坚持手工制作; 粽子5毛一个,蛋饼5毛一个,豆浆5毛管饱…… 近几年物价飞涨,毛奶奶却坚持5毛早餐不涨价。 这一坚持,就是23年。
这张照片拍于深冬清晨5点半,寒风刺骨,毛奶奶却已摆好桌椅,点起炉火,为过往的行人提供早餐……
33岁的姜寅磊很习惯地自己打了一碗豆浆,搭配鸡蛋饼开吃。从小学起,他就常在奶奶这里吃早餐,他说,奶奶做的鸡蛋饼,有着家人般的朴实和温暖。 20年的味道,姜寅磊已经戒不掉。
一年级的刘思佳看见姜寅磊在喝豆浆,他告诉奶奶自己有些口渴,可身上钱已经花完。“没关系,奶奶给你打到袋子里。”毛奶奶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边走边喝,别迟到了。 天越来越亮,早餐摊很快就被上学的孩子们围成了一个圈圈。
“早餐奶奶,我要一个粽子一个粿,带走的!” “早餐奶奶,我要两个油饼,一个蛋饼。” 在一声声“奶奶”的称呼下,毛奶奶开心麻利地把早餐递给孩子们。 毛奶奶把女孩当成亲孙女,把男孩当成亲孙子。 学生张梦雅说:“花1块钱买2个蛋饼就可以吃饱,还能省下1块钱。有次没带零钱,毛奶奶笑着说没关系,让我第二天把钱补给她。”
一个四年级的同学打豆浆的时候把碗砸碎了,他都吓哭了,奶奶根本没在意碗,反而问他有没有伤到手。
奶奶的善行也在一点点地影响着孩子们。 老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有些孩子就自己动手打上一碗豆浆; 有的孩子吃好了就把钱压在碗下,和毛奶奶打个招呼便走了;有的甚至把用过的碗洗干净,让毛奶奶再用来装豆浆…… 一切都好像是约定好般的默契 。
8点过后,孩子们都去上课了,毛奶奶也准备收摊回家,把桌凳搬到车上,把地面清扫干净,有时还会用热水冲洗。
清扫完毕,毛奶奶用力爬上三轮车,慢慢骑到弄堂底。
下面就是毛奶奶居住的地方。 每天凌晨1点钟,毛奶奶就要起床开始忙活了。即使是深冬,生物钟也会把奶奶从睡梦中唤醒。
磨豆浆、磨糯米粉、切菜炒成馅、蒸粽子…… 奶奶说,用石磨磨出的豆浆,孩子们会多喝一点。
直到凌晨5点钟,奶奶用三轮车分两次把早餐摊的东西运到路口,在漆黑一片中坐定,开始煎蛋饼和糯米粿。 毛奶奶对给孩子们的早饭特别慷慨,却对自己起早贪黑的生意很是“糊涂”。
关于成本,她没有算过;关于利润,她不知道是赚是赔,每当别人问起,她总会笑呵呵的说:“ 苦日子过去了,现在家庭条件不算差,摆摊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我的生活,和客人说说话,我很快活,每天搬搬东西,也可以锻炼身体。特别是孩子们,看见他们我心里就很舒畅 。” 23年前,5毛一份的早餐价格不算便宜;但放在今天 , 5毛早餐恐怕是小编听过的最便宜的早餐了。 奶奶说,涨价了,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们会吃不饱。 为了避免卖得便宜被同行抱怨,毛奶奶做的早餐并不多,粽子只包30个,一卖完就回家,尽量不影响他们。
近几年物价涨得厉害,一个月细算下来,“糊涂”的毛奶奶每月都要倒贴三四百块钱。
上了年纪后,毛奶奶对食物和睡眠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儿女的陪伴越来越渴望。常年工作在外的儿女也曾多次提出把她接到身边,但毛奶奶说,“20多年都习惯了,真到了城里,只能看看电视走走路,会闲出病的。 ” 街坊邻居都知道,毛奶奶真正舍不得的,是黄坛口的孩子们,是沉淀了一生回忆的老房子。
奶奶的老伴5年前就过世了,老人前前后后养了十几条猫猫狗狗。前段时间,一条终日与她相伴的狗狗被人偷去吃了,奶奶伤心了好久。 “我做早饭时,它就蹲在我旁边;我骑三轮去摆摊,有时突然找不到它,一抬头却看到它在前面等我。 现在半夜里只有我一个人,心里还有点怕 。”说起小狗,毛奶奶的眼眶泛起了泪花。 善良的人,终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在黄坛口乡,毛奶奶的好心肠赢得了村民的敬重,很多村民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她——将自产的猪肉、鸭蛋等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
遇上下雨天,路过早餐摊的村民也会帮助毛奶奶收拾起做生意的家当 。
村民们都说:“让孩子们吃毛奶奶的早餐,我们放心。” 村民们最淳朴的心声,或许是给奶奶最好的回报吧。 四个子女心疼母亲,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帮忙采购原料,尽可能多地替母亲分担,并给母亲支付一定的费用 。 23年的时光,毛奶奶骑坏了4辆三轮车,更换了四五十只煤炉,唯一不变的是出于本能的对孩子们的怜爱。 很多人说毛师花奶奶傻,可正是有了这么多傻傻的善良人,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份深情。 愿“早餐奶奶”身体健康,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