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000年前罕见“山东大汉”现身国家博物馆 身高近2米 复原的身高1米9的山东大汉墓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复原的身高1米9的山东大汉墓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反映拔牙习俗的头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出土的各种陶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出土的各种玉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身高1.9米,5000年前的“山东大汉”遗骸今天(7月10日)现身国家博物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今天在国博开幕。 这具躯体来自山东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部族首领大墓M184。男性墓主身高经实测1.9米,墓内一棺一椁,内外相套。棺椁之间和主人身上放置了18件陶器、玉器随葬品,其中一件玉钺长达18厘米,是焦家遗址目前所见最大玉钺。 今天,这座墓被“搬到”展厅中。墓主人身躯和随葬的礼器全部经过复原,采用等比例原状陈列的方式,展示当时的礼仪形式。 M184墓证明,5000年前的山东人已经相当伟岸。专家推断,可能因为当时农耕时代广泛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食物更加丰富和稳定,营养充足导致身体素质提高。而且墓主人在部落中等级较高,物质资源更丰富。也有专家认为可能与地域分布有关。总之,焦家遗址颠覆让考古人员重新认识了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状态。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是国博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之一,将持续至9月9日。焦家遗址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距今约5300-4600年,总面积超过100 万平方米。该遗址为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古代社会发展演变进程,提供了珍贵线索。
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荣获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内不但有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大型聚落居址等设施,更有大批高等级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高端产品,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这些与早期礼仪制度相关的遗存证据,为深入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礼仪、宗教、思想和艺术等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资料,“礼出东方”的展览名称即来源于此。 展览分为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个部分,共展示文物展品230余件。除了M184墓,大型墓M152也被还原在展厅中。墓主为老年男性,共39件陪葬品,均按被揭露时的情形加以复位。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王月前表示,考古成就展与普通文物展的不同,就在于其“考古味”。“不求将文物打磨得多精美,而是营造‘铺天盖地’的效果,将发掘的文物展现给观众。并且尽量多地把考古现场复制到展厅来,给观众更直接的感受。” 王月前说。 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一些陶器中仍装满泥土,保持了考古发掘时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