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批高层干部近期赴南方三省考察学习。刘书记可谓用心良苦,比起前任强了多少倍。但是问题是效果能有多少?看了几位市委书记的总结发言,还是接地气的话真的不是很多。几个市委书记又组织县委书记们又去南方,其实年年都去取经,查找与先进的差距,问题是,回来还是老样子,所以差距越来越大。
所谓外出考察三部曲:看了激动——被人家取得的业绩而激动,听了感动——被人家的改革
精神感动,回来不动——发现改革阻力
太大还是算了吧。大致就是这些年南北方差距 越来越大的最大因素。这就是说到底没有自我改革的勇气,又不能借助外力发动群众,所以一次次取经归来,改变依然不大。
说到接轨南方,大多数干部甚至高层,谈起体会,还是一口本地方言土语,面对镜头,说话僵硬,如同背书,由表及里,可想而知。很多官员只看业绩,并不了解市场 经济运作的规律,也不去研究,所以也难进步。而很多基层公务员现在最
关注的是辽宁的事业单位大撤并大改革,更关心自己的饭碗。
政府能做的领域,在市场经济下其实不是很多,大多是行政放管服改革,这个等于是各级权力运行者放弃自己的权力,非上级力压不能有实效。其次是招商,这个在目前除了服务态度能效之外,更多是经济产业链作用的发挥,政府能力有限。再次是国企,这个更讲求经济专业度,并非官员所长,怕就是乱干预和指挥。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进入临界点状态,环保的管控也已经进入临界点,山东很多地方也不例外,应该以此为契机,进行有力淘汰管控不力之反面典型,梳理新型发展模式,目前似乎进展不大。反而北边的天津有破釜沉舟之架势,而且治理庸官懒官也是力度极大,这个 可能更值得山东借鉴。
其他在企业方面,其实政府更多是放水养鱼,做好服务。创造一个大环境,让企业自己去干,才是根本人才引进是企业的事,政府稳住房价才是责任,所谓筑巢引凤。高房价之下 ,一切成本都将飙升,这才是政府应该着力
关注的事——毕竟近期山东各地市地王四起,这对新旧动能转换,绝不是好消息。
互联
网企业,发挥职业经理人的能动性,再把他们变成股东,这样才能聚集真正新时代的人才。山东为何缺乏独角兽企业,总体来说是没有土壤。这是文化基因决定的,不是那个人的问题,是这个思想体系的问题,这也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
企业引才,山东确实没有
太大优势,文化氛围落后。一亩三分地,你是打工的,只是个长工,高薪都不舍得给。说的难听点,还有武大郎效应,能力太强的驾驭不来,个性太强的对付不了。传统产业当然也需要不了太多高科技人才,所以久而久之,老弟兄搭伙过日子,也凑活。
很多时候,不是观念改了,而是有这批观念的人已经被生命或者时代淘汰了。儒不是商,儒家思维天然和商业思维有巨大冲突。农更不是商,农业和商业更是两种思维。这两种冲突在山东人思维中相对明显。
比如看手机这几年的发展史,企业经理人经常跟老板拍桌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才流动频繁。这在山东是不行的,山东传统民营企业家,大多是农民式企业家,家族市封闭式决策,高端外来人才很难适应,你要是跟老板拍桌子,就是逆天,只有滚蛋一条路。留下来的,多是听话的老臣子,几十年跟随,基本亦步亦趋,哪有创新。
比如著名的魏桥集团。儿子和女儿各管一摊,外来的高管空间有限,转型升级就很难有大出路。比如著名的东明集团,企业开个年会,还要分组讨论,更像政府开人大会。几个民企巨头都如此,中小企业更不必说。青岛很多民企都如此,中西部更不必说。
山东的很多企业二代们都是发达国家留学归来 ,但骨子里依然改变的不多。就是上市了,公司治理结构还是没有现代化企业的样子,很多企业已经二代接班,但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本质变化。比如临沂那个有名的江泉集团。
山东落后于东南诸省,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没有新的理念。青岛人天天做直辖市之梦,梦想还不够么?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好。国企如季缃绮,民企如卢恩光,企业做得再大,不如一顶乌纱,极尽钻营能事,可谓深入骨髓。
科斯说,没有思想市场,是中国最大问题。其实北方更严重,山东也不例外,这样的地方,岂能创新进步?要让人说话,天蹋不下来。回到两千多年前,齐国当年领先春秋战国,是因为是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现在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