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13|回复: 5

[道听途说] 新时代的佃户:一线城市租房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5 15:55:16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房价太高,如今房租价格又起来了,未来的一线城市注定留不住人了(除非你是新科技从业者等高收入者)
注定未来大机会在二线城市,但前提是二线城市的房租和房价不要向一线城市看齐,同时三线城市要积极去大城市挖新科技公司在自己所在三线城市布局,甚至把公司总部迁移到三线城市,三线城市只有有更多科技创新的公司,三线城市才会有未来,无法产生高收入的行业从业者,基本上只会人口流出,要积极拥抱新科技企业,少做一二线城市的老的产业转移,不然永远跟不上这个时代,永远发展不起来。
以下两片文章内容很值得看一看
在五十四年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搞三线建设,原因也很简单,外部有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压力,而内部发展存在马太效应。

1964年,中国中央政府一盘点全国的工业,发现“工业过分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

到了2018年,这个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和工作机会,仍然集中在4+7个城市,4个城市就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7个城市是: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

没错,我写下这11个城市的名字的时候,没有去查任何数据,仅仅是写出国人心目中较为公认的,存在大量中高端产业和工作机会的城市。

然后我查询了2017年的全国城市GDP排行榜,这11个城市刚好就是全国前11位,GDP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高达25.22%。

在这11个城市以外,还有一些中高端产业发展很快的明星城市。最为典型的就是西安,郑州,合肥,东莞,这四个城市GDP总量都在全国前25位,但是总体而言,虽然发展快,但这四个城市体量还比较小,最大的郑州也就全国第17位。

除了这11+4=15个城市以外,全国前25位还有10个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存在GDP总量大但是新兴中高端产业发展不够“明星”的情况,他们是青岛,无锡,长沙,宁波,佛山,南通,烟台,泉州,大连,济南。

中国未来的体量最大的和新兴的中高端产业,高度集中在这11+4=15个城市。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合肥,郑州,东莞,苏州,杭州,南京,重庆,郑州。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中高端产业有哪些呢?

我在之前关于进口替代的文章里面写过,我国进口最多的中高端工业品是三大项: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零部件,显示面板。也是2017年我国仅有的三项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中高端工业品。

其他进口超过1500亿人民币的中高端工业品还有三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1866.37亿元,增长3.9%;医药品1815亿人民币,增长24.1%;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2017年进口金额1533.6亿元人民币,增长15.1%。

也就是从体量上看,就是六大产业,这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先排除,因为我国在该项工业品出口也非常多,顺差很大,不像其他五项产业都是逆差。另外还要加上新兴的互联产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总共六大产业。

显示面板高度集中在中国19个城市

我国进口排在第三位的中高端工业品就是显示面板,2017年进口为2041.83亿人民币,当然别灰心,显示面板这个东西,我国2012年是进口的顶峰,当年进口3000多亿人民币,近年来呈现进口不断下降的局面,比如2017年进口金额就下降了2.1%,是十大中高端工业品种唯一进口金额下降的。

在显示面板领域,我们看下我国龙头企业京东方的全国主要工厂分布:北京,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福州,北京,鄂尔多斯,绵阳。



国内另外一家大厂华星光电的主要工厂:深圳,武汉;

深圳天马微电子主要工厂:深圳,武汉,成都,上海,厦门

和辉光电:上海

中电熊猫:南京,成都,咸阳

鸿海系(夏普,富士康等):深圳,郑州,广州,成都

维信诺:廊坊,昆山

柔宇科技:深圳

我只列出国内的大厂,原因很简单,国产化是主轴,国产才是未来。

在上面的清单里面,各个城市的名字总共出现了28次,其中22次来自15大城市。

深圳4次,成都4次,武汉3次,上海2次,北京1次,合肥1次,北京的名字虽然只出现一次,但是北京可是国产龙头京东方的总部所在地,同样的还有合肥京东方。

这19个城市里面,有12个属于15大城市,占据绝对优势。其他7个:咸阳,绵阳,廊坊,昆山,鄂尔多斯,厦门,福州。像咸阳和西安很近,绵阳和成都很近,廊坊和北京很近,其实也可以视为15大城市的延伸。

显示面板制造工厂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推动力巨大,能带来大量中高端就业机会。

下图是知乎上某网友贴出的华星光电武汉公司2016届硕士应届生研发的待遇:年薪9.7万元+安家费2500元。



在深圳,由于柔宇科技也在大规模兴建产线,因此在以高出深圳华星光电的工资大量挖角技术人员,不少人因此跳槽到柔宇科技。

可见一个产业的兴起给工程师带来的薪酬红利。

电子品牌企业研发中心高度集中在9个城市

好了,液晶面板说完了,我们再说下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其实就是电子产业的最上游,我们看下代表性电子品牌企业主要研发中心的分布,确切的说就是华米OV四家:深圳,北京,西安,上海,武汉,杭州,南京,成都,东莞;接下来是小米公司的全国研发中心:北京,南京,深圳。

下图是雷军2017年10月9日在南京研发中心,当时已经有100人。



小米2018年1月在深圳成立了研发中心。

OPPO全国研发中心:北京,上海,深圳,东莞

VIVO全国研发中心:深圳,东莞,杭州,南京,北京

华米OV的21个研发中心:深圳4个,北京4个,东莞3个,南京3个,杭州2个,上海2个,武汉2个,西安1个。没错全部在十五大城市。

再看其他品牌也是一样的:

中兴全国主要研发中心:深圳,上海,武汉,南京,西安

A股市值最高的电子股(当然现在跌的厉害)海康威视的研发中心:杭州,北京,上海,重庆,武汉,乌鲁木齐。至于为什么会有乌鲁木齐,安防大市场你懂的。

联想主要研发中心:北京,南京,深圳

是不是发现中兴,联想,海康威视的研发中心也在十五大城市之列?

不算乌鲁木齐的话,华为,小米,OPPO, VIVO,中兴,海康,联想的研发中心都集中在全国9个城市,全部属于15大城市行列。

集成电路设计高度集中在4个城市

我们再看看集成电路产业。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十大企业:深圳海思,北京紫光展锐,深圳中兴微电子,上海华大半导体,北京智芯微电子,深圳汇顶科技,杭州士兰微电子,上海格科微,北京中星微电子,北京豪威。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个城市。

这4个城市都属于15大城市行列。

集成电路制造工厂集中在8个城市

我们再来看看国产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分布——中芯国际:北京、上海、深圳、天津。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18年7月报告

我们再看其他国内主要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工厂分布:

华力微电子:上海

紫光集团:武汉(长江存储)、成都、深圳、南京;

兆易创新+长鑫:合肥

总结下就是: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南京、合肥、天津八个,也全部是十五大城市之列。

自主汽车产业研发集中在11个城市

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非常类似,那就是最终组装制造基地遍布全国。但是汽车产业比较有意思的地方,研发中心基本就是高度集中在总部城市,不像国内的电子终端品牌企业,到处都有研发中心,这是为什么呢?

像奇瑞汽车,虽然在上海,成都也有研发中心,但是我在官网看了下设计研发岗位的人数规模和招聘人数,总部芜湖远远多于上海,成都,上海的岗位能够占到大约10%-20%左右。

再比如长安汽车,其在北京也有研发中心,但是上其官网看了下社会招聘职位,最近发布的200多条研发招聘信息,只有2条工作地点是在北京,其余都在重庆。

国内十大汽车集团的国内主要研发和设计中心如下, 很多车企都说自己在全球有多少研发中心,但是实际上很多规模并不大,只是做非核心的工作,因此我都在官网查看其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研发设计人才的工作地点,列出其主要的研发中心:

上海汽车:上海;

长城汽车:保定,确切的说是莲池区

比亚迪:深圳;

一汽:长春;

东风:武汉,襄阳

长安汽车:重庆

吉利汽车:杭州,宁波

北京汽车:北京

奇瑞汽车:芜湖,上海

广州汽车:广州

国内汽车工业11强城市,有7个属于15大城市。

目前来看发展势头最好的:上汽和吉利汽车,分别在上海和杭州。

也就是说尽管十大汽车工业总部城市里面,尽管出现了四个十五大城市以外的名字(芜湖,长春,保定,宁波),然而这里面发展势头最好的企业,总部依然是在十五大城市之列。

当然,其他地方如何分享汽车工业的发展成果,主要是靠争抢工厂。以国内目前自主品牌老大吉利汽车为例,其在浙江杭州,台州,宁波,上海,山东济南,甘肃兰州,湖南湘潭,河北张家口,成都,山西晋中,广西桂林,黑龙江大庆等城市都有生产基地,吉利旗下的著名电动车品牌知豆汽车,其产量最高的就是甘肃兰州工厂,是不是感觉很意外?另外一个,就是国内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其总部都在大城市。

制药产业全国15强城市仍然占据优势份额

制药产业了,这是我国很落后的产业,也是未来会蓬勃发展的产业。医药产业是美国制造业的根基产业之一,2018年的全球制药企业20强,美国有10家独占一半,其中辉瑞制药全球最大,默沙东排名全球第四。

我们根据2018年6月由中国药房杂志社和药智网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为例子,我们只看化学药,也就是西药的全国研发十强,不看中药和生物药。

正大天晴:南京

江苏恒瑞:连云港

东阳光药业:东莞

四川科伦药业:成都

石药集团:石家庄

齐鲁制药:济南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

江苏豪森药业:连云港

复星医药:上海

人福医药:武汉

十强里面仍然有六家位于15大城市。

如果把2017年A股里面的西药化学药企业,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拿出来:

恒瑞医药(连云港)、复星医药(上海)、科伦药业(成都)、海正药业(台州)、健康元(深圳)、人福医药(武汉)。六强里面有四家(上海、成都、深圳、武汉)位于15大城市。

航空产业

2017年我国进口了1533.6亿元的超过2吨的飞行器,主要是民用飞机,是我国进口金额排第六的中高端工业品。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更是高度集中,一个是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旗下有ARJ21-700,以及正在研制的C919,C929大飞机;一个是西安的西飞,旗下有新舟系列民用客机。如果无人机也算的话,那么深圳的大疆也可以算上。

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杭州。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集中度简直异乎寻常。

2017年全国互联网企业:

阿里巴巴:杭州

网易:广州(实际上总部已经是杭州)

腾讯:深圳

携程:上海

北京最多:今日头条、搜狐、新浪、美团点评、京东、360、百度

如果我们看企业主要研发中心的分布:

百度:北京、上海、深圳

阿里巴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

腾讯:北京、武汉、深圳、广州

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我国互联网服务业高度集中在4个一线城市+杭州

实际上,从国产电子品牌,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民用航空器,汽车产业,互联网产业,显示面板产业,医药制造产业等等,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就高度集中在这15个大城市。

大城市的弱点

当然了,这15个大城市里面,也有一些目前看起来有落伍的城市。既然是11+4,那么我们就先看这11个城市。

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州,我在本文列举了这么多国产龙头产业,但是苏州的名字却只出现了一次,那就是京东方在苏州有一条显示面板产线,其他这么多行业的国产龙头,似乎都和苏州无缘。

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苏州是一个高度依赖外资的城市。

2017年1月,希捷苏州工厂发布公告宣布关闭。该主要生产自主品牌(Seagate)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台式机电脑硬盘和企业级服务器硬盘。

苏州工厂是希捷硬盘全球三大工厂之一(苏州,无锡,泰国),2015年外贸进出口额19.2亿美元,2016年的进出口额12亿美元左右,工厂关闭涉及到1900名员工,在中国网络上还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今年7月份,欧姆龙宣布苏州工厂停产,又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了讨论。

2017年和2018年两起影响比较大的外资撤资新闻,都恰好来自苏州。还有一起是2018年4月三星关闭深圳的网络设备工厂。



15大城市里面,除了苏州以外,天津的名字也只出现了一次,那就是天津有一条中芯国际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而且还是较为落后的8英寸线,而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建设12英寸线。

重庆的名字出现了三次。有一条京东方的生产线,有一个海康威视的研发中心,还有国产汽车龙头企业之一的长安汽车。

在全国经济11强里面,苏州,重庆和天津,都显得中高端产业发展比较乏力,众多国产产业升级龙头企业,这三个城市都显得没有怎么抓住,或者发展不太好。像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业的颓势,今年就直接影响了重庆的工业产值增速往下掉。

所以十一个城市减掉这3个,只有八个城市的中高端新兴产业都做的比较好。北上广深四大一线+ 成都/武汉/杭州/南京。

另外也不要觉得八巨头就没有自己的烦恼,上海的汽车制造业,集成电路,制药,航空器制造业都发展的不错,可以说上海制造还会长期引领高端,但是上海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并不好,携程就是上海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了,简直有点尴尬。

我们再看看四个增速很快的明星城市:西安,合肥,东莞,郑州。

这里面郑州相对要弱势一点,因为郑州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可以说是主要围绕着富士康为首的电子制造业展开,郑州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制造基地。

另外富士康还在郑州投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基地。但是呢,借用以前一个读者的话,富士康只能脱贫,不能致富。

郑州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加快发展汽车产业,郑州宇通是本地汽车公司,另外引进了东风日产,上海汽车公司等,打造汽车产业链。下图标题是2018年2月河南媒体的报道,副省长亲自推动项目。



四个城市里面,合肥的崛起可以说是教科书,一个二三流城市,却有大大的雄心。

很少有人知道,从2011年开始,合肥就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2011年,合肥的家电产量,一举超过海尔总部的青岛和美的总部的顺德,位列中国第一。2017年合肥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家电的产量达到7000万台套,其中冰箱的产量更是超过了全国的30%。海尔,美的,格力,TCL,美菱,三洋都在合肥建有工厂,外资品牌惠而浦更是把中国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设在合肥,可见合肥在家电制造的全球地位。

合肥另外一个举动是大力引进京东方,合肥是京东方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京东方这样的高端产业在合肥落地,给合肥带来了惊人的变化。给京东方配套的上游企业,纷纷到合肥设厂:

玻璃基板的彩虹、康宁;

显示面板产线设备的欣奕华、通彩、商巨、凯世通;

显示面板光学材料领域的乐凯、三利谱、翰博、泰沃达;

靶材领域的先导,江丰电子、拓吉泰等;

合肥甚至还把下游的企业也拉过来,实现京东方就近供货,例如长虹、惠科、京东方视讯等。

除此之外,合肥还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著名的就是存储器的合肥长鑫公司,和兆易创新公司合作联合研发,合肥一举成为全国三大存储器基地之一。合肥长鑫的DRAM预计2018年底试产,良率不低于10%。

在这15个大城市以外,全国经济25强还有:青岛、无锡、长沙、宁波、佛山、南通、烟台、泉州、大连、济南。

这里面长沙和佛山发展比较快,但是这些城市的共同问题是,有自己的明星企业,但是更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中高端产业发展还是不够,提供高薪岗位的能力不足。

像佛山顺德,就有著名的美的集团,但2018年7月10日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分析,佛山传统产业比重偏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1%。2018年7月《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叫做《佛山离首个万亿级产业还有多远》,里面历数了认为值得佛山学习的经济成功城市:“从广州、杭州到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各地,万亿级产业正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政府文件乃至企业、媒体的声音中,文章一一历数了这些城市的做法。

另外宁波和无锡,凭借着自己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因此抢到了一些国产先进产业,比如正在宁波建设的中芯国际8英寸产线,2020年投产。以及位于宁波的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比如正在无锡建设的华力微电子12英寸产线。

说一些总结和想法:

马太效应是客观经济规律

从1964年的“工业过分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到2018年的全国15个城市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中高端和新兴产业,全国经济总量的29%,强者恒强的经济规律始终在起着作用。

作为普通人,如果你到这15个城市以外去就业,会发现中高端的就业机会并没有那么多。实际上,这15个城市如果仔细看,只有四大一线+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总共八个城市最强。

如何打破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我们的世界同样是马太效应,先进的产业集中在少数国家手里。2000年的时候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几乎接近50%;到201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只有30%多点了。

美日德对工业的垄断被逐渐打破。

那么全球马太效应是怎么打破的呢,因为体量超过十亿人的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崛起了,另外还有一个人口五千万的韩国,集聚起全国的力量在部分产业实现突破。

如同击败大国的只有另外一个大国,能够击败大城市的也往往也是大城市。

我国要改变中高端产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的局面,实现全国走向均衡布局,共同富裕,必须走大城市路线。如同发达国家绝不愿意自己的先进产业被转移一样,国内的一线城市也绝不愿意先进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也注定了后来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意志,资源和能力和先发者进行竞争。今天成功实现从北上广深抢夺产业资源的四大城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全部都是省会大城市,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只有足够的实力才更容易在产业竞争中获胜。

同样的,今天武汉成都杭州南京四大新一线城市崛起了,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八个城市加起来才1.2亿人不到,占全国人口不过9%,这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落后的地区应该集中力量把某个大城市(一般是省会)发展起来,借助省会大城市的力量去跟15大城市争抢中高端产业在本省落地,从而带动全省发展,不能“放眼望去,全省的城市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城市之间也是存在激烈竞争的,城市小了提供资源的能力不足。

大城市的崛起,也能带动附近地区经济发展。成都和武汉的中高端产业崛起,就极大的造福了本省人民,他们不需要再跨越2000公里去沿海地区打工,在自己省会就可以找到和沿海薪资差不太远的工作,离家距离很近,房价更低,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

大城市的崛起,还能通过产业外溢的形式,在周边城市形成联动效应,形成城市群。

最为典型的,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京东方在成都和绵阳都建了显示面板生产线,距离上也非常近。成都市在经济发展情况下,就大力向南扩展地盘,发展天府新区,极大的拓展了空间,增加了城市人口的吸纳能力。

对于落后地区,必须要集中力量扶植能够和一线城市对抗的大城市,不要觉得不可能。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都做的非常好,位于这些城市的吉利汽车,华为研究所,中兴研发中心,长江存储,阿里,网易,京东方,华星光电,海康威视等等,都是一线城市想要的中高端产业资源。

落后地区、中小城市也要勇于争抢国产中高端产业资源

承接产业转移没有问题,但是人要有志气,不要总是想着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样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

我国各个省份,人口在三千万,四千万,五千万以上的比比皆是,人口达到五千万就是韩国的人口数量水平了,为什么不能去和先进省份和城市竞争争夺先进产业资源?

虽然落后,但是要有野心,要有梦想。

很多内地大城市引进企业,都想着是承接沿海先进产业转移,这个倒是没错,但是绝对不是重点,重点是引进先进产业,引进中高端产业。这种高价值资源对本地区带来的发展将是飞跃式的,这方面合肥就是典范。

合肥在国内,在地理和人口上都不占优势,2000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常驻人口才447万人。

这个人口在当时是什么水平呢,我举例一些人口数量相近或者比合肥人口多的城市就知道了。广东梅州,山西运城,湖南永州,云南昭通,四川宜宾,湖北孝感,山东泰安,黑龙江齐齐哈尔,河南新乡,浙江温州,山东德州,广东揭阳,广东茂名,河北石家庄…….

在地理上,合肥也不是沿海省份,隔壁的江浙沪都是发达地区,经济和地理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城市比比皆是。

合肥引进的家电制造和研发,让自己和沿海地区的青岛(海尔),佛山(美的),珠海(格力)等城市在产业上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而近年来合肥引进的京东方的显示面板集群,和打造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是可以和一线城市一较高下的产业。事实证明,即使要敢于去抢夺高价值的产业,这样带来的收益也会无比的高。

合肥可以说是过去十几年全国GDP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也许没有之一。合肥经济总量2010年排在全国第38名,2017年排在了全国第25名,这个进步速度是无比惊人,这意味着每年都会超越1个~2个城市。

这背后,就是合肥引进的产业和一线城市没有代差,处于同一水平,因此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向上动力,敢于去争夺中高端产业的勇气,给合肥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再举个例子,中芯国际2017年营收31亿美元,随着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不断推进,中芯国际的营收以后是要翻10倍才能制支撑中国的产业升级的,因此中芯国际以后必然还会不断新建产线,要勇于去争取这样的高端制造机会。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也是对国家有好处的,目前我国的先进自主集成电路制造产线,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贵阳市,2017年贵阳市经济增速达到11.3%,在全国经济增速遥遥领先,除了大规模的投资以外,贵阳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国已经走在了前面。

前两年我在深圳和人聊,就告诉我说数据中心的各种峰会之类很多都是在贵阳开的,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种看起来和高大上的信息服务产业,不是应该是一线城市或者杭州这样的城市的专利么。

贵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刚,2013年从北京到贵阳任职,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和经验,大力推动了贵阳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省甚至在2014年专门由省长陈敏尔牵头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目前BAT,微软、惠普、甲骨文、戴尔、IBM等都纷纷在贵阳建设数据中心节点

2014年3月,凤凰卫视采访陈刚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件小事:

我到贵阳工作以后,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第一次回北京,我去见了柳传志和王小兰,我见了他们俩。当时我就提出来。我说我贵阳发展现在需要科技要素,我想在贵阳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你知道他们怎么说吗?脑袋没有发热吧?他们认为这么高端的东西和你这么落后的贵阳有什么关联?在当时我确实是磨破了嘴皮子,特别是我把柳传志、王小兰请到了贵阳来,他们从怀疑者变成了支持者。

贵阳也是个中等城市,体量比较小,2017年底常驻人口才486万,这样人口级别的城市在全国到处都是,比如江苏盐城,2017年人口就有724万人。再比如湖南郴州,这个城市是我随便想到的,因为有个朋友的老家就在郴州,该城市2017年底常驻人口都有473万人。

但是贵阳这几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上升非常快,这和敢于去做高端是有关系的,只是贵阳经济的体量实在太小,即使这几年高速发展,2017年在全国也只是大约60名的水平。

引进内资龙头先进产业的优先级要高于外资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要和国运联系在一起的,以后发展的大方向,就是国产化不断提高,国产中高端龙头产业不断份额提升,而外资企业份额走向不断下滑,这是一个大趋势。

吉利汽车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58万辆,这个数字和全球领先的日本丰田和德国大众差不多1000万辆的销量比起来还差很远,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味吉利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因此引进吉利的汽车制造工厂,在未来会有非常大的翻倍的收益。

同样是存储器,其实西安的三星工厂,无锡的海力士工厂,都已经是很大的存储器产能了,但是从长期看,武汉的长江存储,合肥的长鑫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像成都的集成电路企业,引进的是格罗方德,当然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我国的目标是把集成电路制造尽量转移到我国,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龙头先进企业,才能够带来最大化的收益。直白的说,我认为格罗方德给成都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如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

外资企业,在现阶段能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收益是资金,就业机会,像无锡海力士,苏州大学就业信息网上的2018届毕业生招聘信息,写明其薪酬: 本科毕业生综合年薪12万元,硕士生综合年薪16万元。加班费另外支付。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薪资水平。

互联网企业虽然收入高,但是是无办法解决大规模就业的问题的,还是需要制造业,和围绕着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先进服务业来提供就业机会。

因此在国产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大力引进外资先进制造业也是一个选择。

我国的发展不要对抗大城市客观规律,而是要顺规律发展

前面已经讲了,马太效应是客观规律。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国最终会形成一线城市包揽几乎大部分中高端产业的机会的局面,我国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总部就在北京,这显然不利于我国走向共同富裕。

解决全国均衡发展的问题,在一线城市以外新扶植大城市,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是最好的办法,

目前我国第一波新一线城市: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已经隐隐成型,大批中高端产业在这些城市涌现,在这四个城市总共有大约4500万人,他们成为了受益者。

像成都所在的四川省,长期是全国接受转移支付的第一名。一个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就要投入几百亿人民币。这些钱本质上还是来自于发达地区的中高端产业。四川以成都为首大量吸纳中高端产业进入四川省,将极大的增强自身的造血力量,摆脱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大大减轻发达地区的负担。

如果我们不重点发展新的大城市,那么就会一直存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给落后地区小城镇和农村提供转移支付,中高端产业在落后地区落地缓慢,而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在提供转移支付的能力上长期缺失。

为什么不要对抗大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前重庆市长黄奇帆2017年讲过重庆是如何引进京东方的显示面板产业的。

高科技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往往一个项目就三百亿人民币,甚至四百亿、五百亿人民币,你帮他投入了,但盈利是他的,赔钱了拍屁股走路,你怎么办?有时候招商引资遇到这样的主,项目是好的,也不是吹牛骗人,你怎么决策?重庆有一个京东方项目,2014年的时候,我跟京东方老总打了个电话,说我们重庆生产几千万台电脑,还很需要几亿台手机液晶面板,你如果到我这来做这个,有市场,他说现在的液晶面板是供不应求,不要说你的市场,我全国和国际上的市场都供不应求。

他说我有技术,就是没钱,现在一下子拿几百亿拿不出。我说我们给你,但是不能白给你三四百亿,你拿了去投资,失败了我赔钱,那不行。我们就拿了三百多亿买他的股票,京东方那时候2块多一股,买他一百亿股定向增发,2.1元就是210亿。我们一个月内就付了210个亿,我开始让民营企业出,我认为很赚钱,民营企业研究了差不多一个月,工商联民营企业一大批企业家开会,最后都摇头不做。

不做我就让国有企业出了210个亿,7个企业做了股东,买了100亿流通股股票,作为上市公司得到了100亿增发股权以后,跟银行借了100多亿,就是300多亿。

凡是现在战略新兴产业,都是半年一年就可以把你一百亿、两百亿、三百亿花掉,不像玻璃厂、钢铁厂、化工厂,一百亿、两百亿可以干五年。现在电子和高科技企业都是一年的周期就可以把你几百亿花掉,买设备就两百亿,买了就装上去,时间都是半年的周期。

所以京东方在重庆2015年底就投产了,现在是满负荷生产,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当年投产当年就有效益,重庆就多了300多亿产值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虽然不是我们的是京东方的全资公司,但是京东方效益好了,股票上升到了4块多,我们的100亿股退出来就变成400多亿了,这个原始投资200亿收回,我还有200亿。

那干吗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投资,这会200亿不是买他股票了,而是一起合资搞一个柔性的液晶面板,现在的液晶面板手机可以弯曲的,如穿戴式的就是柔性液晶面板,这个面板现在全球也供不应求。这一个项目要投资480亿,100亿的贷款,那么就300多亿的投资,300多亿投资各自出一半,我们就拿赚来的200亿往里投,这个决策没有压力。”

这个例子其实很简单,就是重庆帮助京东方解决了210亿人民币的资金问题,获得了一个产值几百亿的大工厂,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中高端产业在全国的均衡布局。这背后就是,重庆的7家国企拿出210亿人民币问题不大,有实力。

同样的,为什么京东方会在内蒙鄂尔多斯这个地方建显示面板厂。我没有去查证,但是我估计,鄂尔多斯从自然资源赚了不少钱,应该有能力帮助京东方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当然,不是每个小地方都像鄂尔多斯这样有自然天赋的。

目前四个新一线城市还是不够的,这只是第一波中高端产业扩散惠及4500万人。后面还要继续把更多的城市拉入新一线的行列,把其他有潜力的城市例如重庆,西安,郑州,合肥,天津,另外还有长沙,沈阳,大连等等大力支持其获取中高端产业,支持国产龙头企业在这些地方布局。

让更多的人享受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不是都搬到北上广深,而是把更多的大城市变成北上广深。

为什么大城市房价要在合理水平

我国目前优先级应该是先把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发展起来,然后是中小城镇,最后是农村。

究其原因,农村人口是在不断减少的,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312万人。上世纪末和21世纪初,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因为并不知晓未来的城市化趋势,动用在城市打工赚的钱在老家盖了不少房子,我外公外婆所在的村子,就有好几幢新盖的房子,然而现在村民几乎都进城了,房子也空在那里,造成了浪费。

把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发展起来,无疑是在当地增加了转移支付资金供给来源,也增加了中高端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好的反哺落后地区的小城镇和农村。

而我国人口总体在继续向大城市集中。

2017年我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十个大城市(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重庆,郑州,武汉,宁波,成都,贵阳),常驻人口增加高达256.2万人。

而全国人口增加为737万人,也就是说,全国十个城市增加的人口占了全国的34.76%,这是个城市总计为1.248亿人,只占全国9.59%。

如果把我国分成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三级的话,目前的趋势非常明显:

农村人口在以每年1300万人左右的速度迅速下降;

中小城镇人口也在上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2017年我国总人口增加737万,而农村人口减少1013万,意味着大城市+中小城镇人口增加2049万人;

大城市人口占比上升,这里大城市定义为省会城市+直辖市+实力城市(例如青岛,厦门,深圳,无锡,宁波,苏州,大连,东莞,佛山,烟台等等),加起来大约四十多个;

当然了,大城市内部也有农村人口,但是占比不高,这里我们简化处理。

三级体系里面,由于中高端产业的向心力,大城市的人口增加最快,以2017年为例,四川省常驻人口增加40万人,而成都就占了12.71万人,占比31.78%,这大大高出成都常驻人口占四川省的比例。

目前我国处于中高端产业在第一级体系扩散时期,也就是主要在四十多个大城市内部扩散,具体来说就是从中高端产业从北上广深,到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合肥,郑州,西安,宁波,长沙,无锡,贵阳,重庆等城市进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不断被中高端产业吸引而向大城市集中。

在未来,这四十多个城市按照平均一千万人口计算的话,能够集中四五亿人居住。

由于中高端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因此大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中国转移支付的主要来源,三级体系里面作为体系第一级的大城市,担负起支撑第二级中小城镇和作为第三级的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金供给任务。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城市存在发展产业但是通过资源供给来控制人口的理念。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和教育资源,抬高房价和教育支出的方式来抑制人口。北京和上海为什么特别喜欢清理群租房,喜欢清退地下室,其背后就是控制人口的大棒在指挥。

而这个控制人口的线,是多年前做规划的时候凭借长官意志决定的。

通过控制资源,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居住和子女教育的成本,来逼迫部分人口退出。

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结果,就是人口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面互相争夺资源,会永远保持争抢状态,这是人性,的确会有人受不了退出,但是退出会让激烈程度减弱,必然又会有新人加进来。

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年轻人的斗志,给予优胜者以奖赏,给予不努力者以打击,但是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就是现在的恶果:

1)走向香港化,年轻人买的房子越来越小,居住面积越来越拥挤

在2014年的时候,说实话我觉得一线城市房价虽然贵,但是也还有希望。

以深圳为例,房子均价2014年2.4万,买一套90平米的住宅216万,首付三成64.8万元。按照深圳2014年社保缴费基数平均工资5218元,两夫妻年入12-13万,省吃俭用省着点花一年存6万元,11年可以存满首付,如果找父母亲戚借点钱,还不需要11年。

作为本科毕业生,收入会高于平均水平,夫妻努力一点年入20万,一年存10万元,6年就可以凑齐首付,还是看得到希望的。

30年组合贷月供为7500元左右,一年8万多,虽然这对年入20万的家庭刚开始辛苦一点,但是收入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日子会越来越轻松。

而现在深圳均价已经五万四五,买一套90平米的房子,495万元,首付148.5万元,更要命的是组合贷月供30年还要1.8万元一个月。

2018年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发布的,7月1日开始执行的社保缴费平均工资是8348元,两夫妻一个月收入是1.67万元,已经抵不上月供了。

但是不买房孩子上学怎么办,房租上涨怎么办,于是还是要买的,那就退而求其次,不买90平的,买总价相对更便宜的82平米的,买78平的,买六十多平米的,或者就是啃老让六个钱包多凑点首付,花的钱越来越多,买的房越来越小,这不是香港化是什么?

我上一篇文章发表后,还有人针对我的文章,写了篇《中产阶级过的轻松,国家没有未来》,我只看到标题就没点进去看,因为我大概知道会怎么论证。

但是我想作者可能不了解现在年轻人面临的困境。

不是年轻人不努力,深圳社保缴费基数平均工资从2014年的5218元,上涨到2018年的8348元,这就是努力的结果,但是努力干了四年,总体而言买到的房子反而面积更小了,朝向更差了,小区更破了,这是存在问题的,不符合奖励努力者的原则。有问题就要承认问题,应该去讨论问题怎么解决。

四年前的深圳,房价只有现在的50%不到,房价收入比远比现在合理,难道那个时候的深圳没有未来了吗?

不只是深圳,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几年前也远比现在合理,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未来了吗?

有个读者给我私信,他在上海看房子,面对高架桥噪音巨大的房子,竟然也要上千万元才能买到,而仅仅在2014年,上海的房价却还只有现在的60%,房价猛涨迫使通过努力工作涨了工资的年轻人,居住在环境更差,面积更小,噪音更大的房子里面,这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2)无产者供养有产者

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收到了不少私信,不好意思没能一一回复,但是有两封信我觉得很感慨,一个来自深圳,一个来自上海。

深圳的读者今年想买房,看中的房子115平米1050万元,而业主2004年买房的时候只花了72万元。这个楼盘我知道,并不是什么豪宅,深圳的豪宅远不止这个价。

这个业主除了这套房在深圳还有几套房,卖掉这套房子,他不仅免费居住了十几年,还获得了978万元的增值,平均每年70万元,实现财富自由。

通过房产增值,获取资本所得是合理的,但是一年70万元的资本所得实在太高了。我认为一个国家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劳动所得大于资本所得。比方说一个深圳无产者A选择劳动,他一年创造的GDP是20万元,

而一个深圳有产者B选择不上班,靠房产增值获取财富,那他的房产增值每年就不应该超过20万元,否则结果就是无产者A通过劳动赚钱的速度,赶不上有产者B通过房子涨价赚钱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说中产过的轻松,国家没有未来,我想其含义是中产的钱应该流入到国家手里,用来搞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军事发展,落后地区转移支付之类的吧。

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严格控制土地资源供给,绝大部分住宅交易都是二手房交易,在这个读者的例子中,年轻的买房者,通过辛苦工作三十年还房贷,贡献了1050万元的劳动成果,却是90%都进入了多套房有产者的腰包,而不是流到了国家手中。

房价猛涨的结果,资产更多的有多套房的富人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只有一套房想改善的年轻人,以及没有房的年轻人,还要担负起生育小孩任务的年轻人,成为了最大受害者。

房子更多的人不需要劳动就可以活的很轻松,获得增值大大超过辛苦工作上班的人劳动所得,变成了穷人供养富人,无产者劳动供养有产者。这是不合理的。

我们以贵州省为例子,看看房价上涨对富人和中低收入者的不同影响。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贵州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3%,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

为了解贵州省汽车零售市场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贵州省统计局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贵阳、遵义等重点地区的重点零售企业,调查发现:发现房价上涨,是导致该省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贵州省统计局调查组发现,该省合资中低端品牌车最影响最大。这是由于合资中低端品牌汽车的价格主要适合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群体相对较大;而高端品牌汽车的销量则趋于稳定。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统计局调查组还发现,近年由于贵州省城镇化加快,拥有多套房的“拆二代”人数众多,对高端汽车需求增大。

这几年的房价大涨,我也是受益者,一两年时间涨了几百万,比我上班赚的还多,如果我卖掉房子,就可以轻松把买房的年轻人数十年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现金进入我的腰包,然后我再对他说,“你要是过的轻松,国家就没有未来”。

但是我一点也不希望我的房子这样猛涨价,房价上涨和收入上涨相对应,一年涨个几千元,几万元,能帮我抵御通货膨胀就可以了。

我认为,美好生活应该主要靠劳动去创造,靠个人努力去创造,而不是资本所得远远大于了劳动所得。

3)超低生育率的蔓延

由于我国越是大城市,生育率越是低下,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以下。目前我国一级体系里面的四十多个大城市,由于中高端产业的向心力,因此在不停的吸纳人口进入大城市这个“低生育率区域”,各个城市从2017年开始还通过户籍放开等形式展开了抢人大战,大城市人口占比还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整个国家目前的超低生育率还会往下掉。

而目前的形势,隐隐有一级体系里面的四十多个大城市全部学习一线,大力发展产业,但是通过限制土地供应等资源控制人口,房价猛涨走向香港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大城市总体生育率还要继续往下走。

以下是安居客上的西安二手房交易价,2017年9月还是8032元,2018年8月变成了12379元,不到一年涨了50%。



下图是贵阳的二手房价走势,2017年9月是6949元,2018年8月是10040元,上涨44%。



以贵阳为例,贵阳城区(不含三县一市)土地出让价格:2016全年2564元/平米的成交均价,2017上半年3587元/平米的成交均价,上涨了39.9%。

房价未来涨不涨,真的很清楚。

西安,贵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在以前都是大量供应土地,使得房价缺少投机空间,现在都有逐渐改变的趋势,向一线城市看齐。

大城市是我国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是转移支付,财政资金和税收的主要来源地,通过各种对人供给资源的限制,迫使居住在四十多个大城市的数亿人进一步陷入超低生育率怪圈,进入超老龄化,那么将极大的不利于我国的经济长期发展,极大的削弱大城市提供转移支付和税收的能力。

我国一级体系的四十多个大城市,生育率能超过1的都没有几个了,原因很简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查得出的全国生育率是1.047,北京和上海更是只有0.707和0.737. 虽然认为1.047这个数字有低估,但是即使是翟振武这样永远高估人口增长的人口学家,也认为全国生育率只有1.5-1.6,因此我国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

全国尚且如此之低,大城市就更不用说了,在目前人口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还有人为高房价和高教育支出辩护,一个年轻人极度减少,陷入超低老龄化的国家才是真正没有未来,到时候又引进一堆外来移民当做“国际人才”引进,现在在华的外国人和留学生群体,至少我认为达到“人才”标准的并不多。

本文概括下来就是:

1:国家应该大力支持中高端产业在一级体系里面的四十多个大城市扩散,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支持落后地区的大城市发展,从一线城市争抢中高端产业资源,目前看来郑州,西安,合肥,成都,武汉,贵阳等都发展不错。改变中高端产业资源从集中在一线城市附近的局面,扩展到全国均衡布局。

2:大城市,中小城镇,农村三级体系。产业发展,先优先力推中高端产业在一级体系的大城市扩散,同时力推从大城市向该区域周边中小城市扩散。农村人口会不断减少,更多的人们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工作,才有可能更好的反哺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

3:大城市的中高端产业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增加,所以这些后发的大城市在人口不断增加后,有极大的概率学习一线城市“大力发展产业,控制土地和教育资源供给”的理念来控制人口增长,这样的结果必然是

1)香港化

“房价越来越高,居住面积越来越小”;

“无产者供养有产者,劳动所得不如资本所得,贫富差距拉大”。

2)进一步拉低生育率,大城市天然就是低生育率,因为受教育年限长,不婚丁克同性恋等新思潮包容度大,移民出国等

如果再继续通过压缩资源供给的方式进一步推高竞争激烈度,结果就是超低生育率,为什么历次人口调查,北京和上海都是全国最低的生育率,是有原因的。

中高端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吸引年轻人源源不断的进入大城市,这是不可逆的,越来越多人的进入大城市这个“低生育率区域”,国家总体生育率还会往下掉。

2018年至今,我国新生儿出生人数仍然没有公布,很多人认为是出现了大幅下降,我们且看这个猜测准不准,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事实,不然最近新闻怎么开始放风要全面放开生育呢?

因此国家需要保证在全国一级体系的四十多个大城市,保证土地供给,实现住宅数量和工作机会合理对应,区域内有十万个工作机会,那就要配套提供十万套以上的住宅,让土地和住宅资源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口服从于规划,让人为多年前的规划服务,保证房价收入比在合理范围内。

人们从农村,中小城镇进入大城市,只会更加节省土地,也会腾出更多的土地资源。

以上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想法,说是批评也好,说是抱怨也好,目的都是希望国家能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年轻人能通过努力看得到美好的前程。


摁下葫芦起了瓢。

  在一系列严厉的调控下,房地产销售市场趋于稳定,但很快房租接棒房价,租金大涨。

  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租金环比涨幅分别为2.4%,2.1%和3.1%,看起来似乎并不高,但实际感受可能有所不同。以北京为例,来自多家媒体的一线调查显示,目前房租整体涨幅同比超过10%,特别是五环、六环附近的房子,根据面积大小,很多都是500元、1000元的往上涨。

  这对于正在找工作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来说,是不轻的负担。即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只要不跨入高收入行列,这样的租金涨幅,也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不仅需要房价的稳定有序,也需要租金的稳定有序,不仅要把房价关进笼子,也要把租金关进笼子,如果租金接棒房价,让房价上涨没有完成的“任务”由租金来完成,让炒房不成的人进入到炒租行列,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就有可能倒在起点上。

  表面看,近期住房租金上涨,与毕业季、就业季的到来有关。深层分析,更多的是资本涌入后新的炒作行为的“预演”。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如果资本带着锋利的毒牙进入,就必须有去毒和消锋的手段,否则,必然会造成住房租赁市场的腥风血雨。

  凡租住者,大多是刚需阶层,是买不起房一族。如果因为租金上涨过快,让大多数人从“买不起”转变成“租不起”,“住有所屋”的目标就将渐行渐远。“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内涵,显然不能只满足于买房,还应包括租房。

  在市场需求扩大的情况下,租金可以涨,但是,决不能无序地涨,没有规矩地涨。尤其不能成为资本的玩偶,成为炒房者获取暴利的另一个平台。

  当下,金融机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涉房贷款。所不同的是,此次的涉房贷款,主要是奔着住房租赁业务而去的,只要企业愿意从事住房租赁业务,就可以没有任何门槛地投放资金。

  相关机构测算,大型银行对租房市场承诺的融资总规模已达到了3万亿。显然,这些钱大多会贷给开发企业和运营租房业务的第三方机构,一小部分给租房客。

  我们不禁要问,放给开发企业的租房贷款,能做到专款专用、不被挪用吗?能促使开发商确保房租的稳定吗?而贷给第三方租房机构的贷款,又会给租房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已经发出了警告,当房地产被赋予太多金融属性,就会很容易形成社会问题。毫无疑问,正在启动的住房租赁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金融属性。面对这种属性,必须早作应对、早做准备,尤其是制度建设和规则制定,应当走在前面,切莫象房价一样,到了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就已经有点无力回天了。
发表于 2018-8-15 16: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不是吹牛就能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5 1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发展产业,控制土地和教育资源供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5 17: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zsuy001 发表于 2018-8-15 17:00
大力发展产业,控制土地和教育资源供给

现在啥产业都不好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5 17: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不看{:11_1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9: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zsuy001 发表于 2018-8-15 17:00
大力发展产业,控制土地和教育资源供给

土地要放开,教育资源也要放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5 05:33 , Processed in 0.10620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