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济宁地区的知名寺庙
联合日报
4天前·联合日报官方 头条号
嘉祥青山寺 青山寺位于嘉祥县城南7.5公里的青山西麓。这里山石突起,丛林茂密,水声潺潺,风景极佳。据记载,青山寺原为祭祀西周侯国焦王的祠庙,故又称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改称崇佑庙,宣和年间又增封为惠济公,又称惠济公庙。
该寺坐东面西,依山而建,幽深曲折。青山寺的主体建筑“惠济公大殿”为单檐歇山式,青砖碧瓦,梁枋彩绘,整个建筑宏大壮观。
大殿后有一泓泉池,名曰“感应泉”。该泉清甜甘冽,汩汩而出,通过殿底流向殿前,又经殿前一虬须怒目的龙首口中潺潺流进一个石砌的八角形的“玉液池”内。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登泰山封禅,下 泗水捞鼎,曾专程来此览胜并设立行宫,对甘冽的泉水赞不绝口。二殿,又称“泰山行宫”。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神像,旁边立着9尊侍女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内碑石林立,造型别致,笔法洒脱飘逸;寺院南邻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深达数百米,暗泉四季叮咚作响,清雅而神秘;近处有一“藤穿碑”奇景:盘根错节的古藤,从一巨碑横穿而过,似巨龙摆尾,给千年古刹增添了几分生动气韵。
汶上宝相寺 宝相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角,原名昭空寺。因年代久远,始建时间已无考。对于其始建年代,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建于唐朝,一说是建于北宋。根据寺院的建筑风格及宋咸平五年(1002年)重建昭空寺和寺钟所铸的“太和三年”(此钟毁于1958年)推断,该寺应始建于唐太和年间(827-835年)以前,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重建,改名为宝相寺。
历经岁月的磨砺,宝相寺毁于1946年战争时期,现仅存镇寺宝塔一座,塔因寺而得名。宝相塔约为唐太和年间所建,为砖砌楼阁式建筑,八角十三层,通高45.5米。底层东、西、南各设一券门式佛龛,内原有佛像,现已不存。北面设拱门,可通往塔内。塔内设有螺旋式阶梯,可直达塔顶远眺。整个塔身精工细作,古朴典雅,造型优美而雄伟。
1994年3月15日,在整修宝相塔的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塔宫甬道,长3.93米,宽0.97米,高1.65米,宫室为长方形,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43米,高4.2米,底部正中有一圆井,此井即为塔的中心点,井口盖一方石,边长0.85米,方石正中有一圆孔与井口相吻合,直径为0.32米,井口周围饰以莲花纹。宫顶为八角穹隆形,正中有一铁质吊环。宫室南壁与西壁各有墨书题字。宫室北面有佛龛,龛内供奉一石匣,安置在用青砖叠砌的须弥座上,石匣后面放一尊铁胎泥塑真身菩萨和一尊石造弥勒佛像。石匣上刻有171字的铭文,记载了当时迎请和归葬佛牙及舍利的人物、经过及年代,才知道佛舍利由赵匡胤第五代孙赵世昌从嘉王宫迎请而来,塔名为“太子灵踪塔”。石匣的雕凿手法朴实大方,线条流畅,匣内层层相套,有金棺、银椁、水晶牟尼珠、水晶宝瓶、七宝琉璃净瓶、银菩萨像等141件稀世罕见的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数百粒佛舍利,或呈现红亮颜色,或呈现黑亮颜色,非常珍贵,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重大文物发现。
基于这一重大发现,汶上县人民政府重建宝相寺,已建成的塔院包括经修复的太子灵踪塔、供奉殿、回廊、地下通道、园林等,已建成的中都博物馆陈列展出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今后还将陆续修建寺庙、塔院、展览馆及博物馆、素菜馆、佛学院及附属设施等。
泗水安山寺 安山寺位于泗水县城东南15公里处,泗张镇北部,处于安山、马山、红顶山群山环抱之中。寺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据古籍记载,安山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为安山涌泉寺,后省略为安山寺,明清两代曾3次重修扩建,建有大殿、禅房等20多间,历代碑碣6块。现仅存大雄宝殿等遗址。
寺院内有两棵唐代所种植的千年银杏树,高20多米,根深叶茂,树冠如盖,其中一棵要六七人才能环抱过来,是山东省排名第三的古银杏树。寺东侧有两处清泉,分别是涌珠泉、海眼泉,两泉久旱不枯,泉水从底部汩汩涌出,如颗颗珍珠泛起,连绵不绝,令人赞叹不已。
该寺以东安山之阳悬崖处,有6个石洞并列:三教洞(正大殿)、玉皇洞、十八罗汉洞、南海大士洞、观音娘娘殿、关公洞。其中罗汉洞是其中最大的洞,高约4米,宽5米,深20多米,神秘幽邃。
寺南1公里处有万亩桃园,每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蜂蝶飞舞,花香袭人,为安山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爱颖 刘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