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成立后几大军区有过哪些调整?
莫邪青锋
5天前·江苏省反邪教协会官方账号
本文摘自《百年潮》, 作者:徐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军队一级组织,是战略区域内的最高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六大军区时期;1955年至1985年的十二大军区逐步调整为十一大军区时期;1985年至今的七大军区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六大军区
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为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其中军区分为一级军区(即大军区)、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和军分区,实行四级军区体制,即在中央局相应的区域设一级军区,在中央分局相应的区域设二级军区,在省和行政区设三级军区,在地(专)区设军分区。各级军区均以所在区域的地区或地点命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的一级军区共5个,即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华中军区、西北军区。此时,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新的军区不断建立,原有的军区也进行了调整。1950年1月,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2月,西南军区成立。
至1950年7月,全国共有6个一级军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18个二级军区:山西、绥远、内蒙古、山东、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川东、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新疆(1951年12月又成立了西藏军区);25个三级军区:辽东、辽西、河北、平原、察哈尔、胶东、渤海、鲁中南、苏北、苏南、皖南、皖北、赣西南、湘西、海南、川南、川西、川北、西康、陕南、喀什、迪化、伊犁、宁夏、青海;4个省军事部(军级):热河、吉林、松江、龙江。
此时的一级军区与中央局和各大行政区的划分一致,二级军区已不再是中央分局所在区域。二级军区和三级军区已没有明显区别,二者在隶属关系上是并列的,在级别上相差一级。二级军区领导机关大都由兵团机关兼,如许光达兵团(第二兵团)兼甘肃军区,杨得志兵团(第十九兵团)兼陕西军区,杨勇兵团(第三兵团)兼贵州军区,陈赓兵团(第四兵团)兼云南军区,叶飞兵团(第十兵团)兼福建军区,萧劲光兵团(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等等;三级军区领导机关大都由军机关兼或改编,如第一军兼青海军区,第二军兼喀什军区,第十军兼川南军区,第六十军兼川西军区,第六十二军兼西康军区,第六十五军兼宁夏军区,等等。各级军区的编制级别为:一级军区(野战军)、二级军区(兵团)、三级军区(军)、军分区(师)。二级军区和三级军区都隶属于一级军区,军分区隶属于二级军区和三级军区。到1954年,经调整合并,仅保留山东、福建、云南、西藏、新疆5个二级军区,其他省军区均为三级军区。
1955年的十二大军区,1956年的十三大军区,1969年的十一大军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军事斗争形势和任务的转变,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发生了变化,军队部署和战场建设也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到1953年下半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国内军区的重新划分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所作《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问题》中,谈到了军区调整问题:大军区的划分,原则上应是按照预定的全国作战计划,从未来的作战区分上建立一级军区(战时即方面军)和二级军区(战时即集团军)。
195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撤销各大行政区党政领导机构的决定。1954年12月12日至22日,于当年9月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军委委员、军委各总部主要领导、各大军区和各军兵种领导以及苏联代理总顾问等50人参加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新任总参谋长粟裕作了《关于全国军区划分的几个初步方案》的重要发言,提出了6个方案。其中第一方案全国分14个军区,沿海6个军区(为准备战区):东北、华北、山东、东南、华南、云贵,为集团军级;内地8个军区(为战略储备区):川康、西藏、新疆、甘青、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为军级。另分属沿海军区指挥的15个沿海省军区的职权与内地军区同,但福建军区应高于军一级指挥机构;分属川康、青海军区指挥之西康、青海军区的职权,应略低于军一级指挥机构。和其他方案比较而言,第一方案既符合全国战区划分,适合战时进行指挥;又符合全国行政区划分,便于党政军配合。因此,粟裕认为“第一方案利多弊少,似以实行第一方案为好”。
已于当年9月出任国防部部长的彭德怀在军委扩大会议总结发言中,就全国军区划分问题指出,粟裕同志根据平时便于进行战时准备的原则,在报告中所提出的第一方案,已获得大家一致同意。为了减少军委领导单位,便于战时防空指挥和工作领导,对于第一方案所划分的14个军区,可以改为12个军区,即把河南、湖北两个省划为一个军区,把甘肃、青海、陕西3个省划为一个军区。除内蒙古、西藏、新疆3个军区的名称照旧不变外,所有其他军区都以所在地的城市命名。省军区一级及各省原有的军分区一级仍保留不变。
1955年2月11日,为适应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的大规模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党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置情况,国务院、国防部发布《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决定将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东北军区改编为沈阳军区;华北军区改称为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改编为大军区;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原属华东军区的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中南军区改编为广州军区,原属中南军区的河南、湖北军区组成武汉军区,江西军区划归南京军区;西北军区改编为兰州军区,原属西北军区的新疆军区改编为大军区;撤销西南军区番号,在西南地区分别成立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和西藏军区。1955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按一、二、三级等级划分军区的做法,统一改称军区、省军区。此后,全军由原来的四级军区体制改为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三级军区体制。
1955年上半年,在新的军区划分确定以后,各大军区领导班子的选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原来的六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高岗、薄一波、饶漱石、习仲勋属于地方干部,长期在军队工作的邓小平1952年也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其他8人(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在1955年都被授予元帅军衔。大军区调整后,中央军委将一批年富力强、战功赫赫的“少壮”将领推到第一线,担当大军区主官重任。
他们当中除了邓华任东北军区代司令员,其他大多为原一级军区副职或二级军区主官。在今天来看,这些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的年龄简直不可思议:最年轻的只有40岁出头,如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仅有41岁,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恩茂42岁;多数在4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也不到50岁,如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49岁。
1956年4月,为解决华东战场防御正面过宽和加强福建前线对敌斗争的领导问题,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南京军区建制的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划出,单独组建福州军区。至此,全国共设13个大军区。其中,10个军区以驻地城市冠名,3个军区以自治区冠名。60年代后期,由于边防形势的需要,又从十三大军区调整为十一大军区。1967年5月,为统一华北战场作战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内蒙古军区降格为省军区,划归北京军区建制领导。1969年12月,鉴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为便于对西南边防的支援,中央军委决定将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归成都军区建制领导。1979年5月,新疆军区与其他军区一样,也以领导机关驻地城市冠名,改称乌鲁木齐军区。
1985年至今的七大大军区
1984年底,中央军委依据国际形势和中国安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为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开始酝酿军队进行大规模裁减问题,并提出了精简整编初步方案。其中,精简的最大单位是大军区。为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解决现行军区体制存在的战役纵深浅、独立作战能力弱、机构重叠、后方部署重复等问题,中央军委考虑将现有11个大军区重新整合,有些大军区要裁撤,有些要降格。谁留谁撤,无疑成为这次大裁军的焦点。
北京军区地处京畿重地,沈阳军区担负东北方向防御,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分别镇守祖国东大门、南大门,这四个军区战略位置重要,历来编制单位和部队最多,显然都在保留之列。
福州军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专门为针对台海形势而设的,炮击金门的战斗一直由福州军区担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两岸关系相对缓和,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并宣布大陆方面全面停止炮击,表明大陆方面首先解除了对台的敌对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的交流必定会越来越多。因此,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军区指挥机构,将福州军区撤销并入南京军区势所必然。
济南军区虽只辖山东一省,但地理位置特殊。从陆地来讲它是拱卫京畿的
门户,也是华中、华东地区的最前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海上来讲,山东半岛也是重中之重的战略要地,控制了山东半岛的海域北可防卫京津、东北,南可节制江浙,进可攻退可守。另一方面,基地在山东半岛的海军北海舰队,编制级别为兵团级,在作战方面应受海军和大军区双重指挥。因南京军区辖区内已有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则应属另一军区统辖。况且,福州军区已划归南京军区,如山东半岛再划归南京军区,该军区防御正面过宽。以上原因,使济南军区得以保留。
武汉军区位于中原腹地,是当时十一大军区中唯一没有边海防的军区,辖湖北、河南两省,也是辖区较小的军区之一,一直当做总预备队使用。将武汉军区撤销并入广州军区,原来它所辖的河南划拨给济南军区,一来扩大辖区面积,增加战区纵深;二来山东与河南两省地理环境差不多,风土民情相近,都属北方,统归济南军区比较理想;三是河南距广州遥远,指挥不便。而湖北则划归广州军区。
西北、西南地域辽阔,各有两个军区:兰州军区和乌鲁木齐军区;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为便于战场统一指挥,可各保留一个军区。乌鲁木齐(新疆)军区原为省级军区,地处西北边陲。兰州军区辖陕甘宁青,均为西北二线地区。从整个西北战场考虑,既要顾及南疆、北疆,又要兼顾河西走廊,兰州位置比较理想。因此乌鲁木齐军区并入兰州军区,没有什么争议。
至于西南的成都、昆明两军区,撤谁留谁,理由都很充分,是这次大军区调整中最棘手的问题。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昆明军区是所有军区中唯一还有作战任务的军区。这是保留昆明军区一个重要理由。1985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等人前去昆明军区视察慰问,胡耀邦题词“国威军威看西南”,这都被看成保留昆明军区的迹象。在军委一开始的讨论方案中确实也是要将成都军区并入昆明军区。
但在后来的反复论证中,认为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更为合适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这主要是因为成都军区距离西藏自治区最近、最便利,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保卫西藏、作为西藏战略后方的重任。而且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朝历代均为军事重地,交通发达,物产丰富。而军区指挥机关如果设在昆明,战略纵深比较短,一旦有情况,不利于部队的机动和调动。保留昆明军区是眼前的考虑,但保留成都军区是长久的战略打算。从战线上看,军区设在成都地理位置适中,可以兼顾西藏、云南两个方向;但设在昆明偏于一隅,不便于对西藏的支援。于是,最终一致认为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更合适。但是,在中央正式宣布最终裁军方案之前,昆明军区已做了接收成都军区的一切准备;而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军区则做着撤销前的各种准备。直到1985年6月3日军委扩大会议上才最后揭晓,结果截然相反,两大军区的命运可以说一夜之间天壤之别!
198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将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不动,保持原建制;福州军区并入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分别并入济南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改为新疆军区,降格为兵团级,划归兰州军区建制领导。撤销福州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番号。
调整后的军区,由于战区范围的扩大,兵员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提高了独立作战能力。军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指挥机关。司令部编有作战、情报、通信、训练、军务装备、动员、兵种等部门,政治部编有组织、干部、宣传、保卫、文化、群工等部门,后勤部编有司令部和财务、军需、卫生、军械、运输、生产等部门。下辖若干个陆军集团军、各兵种部队、后勤保障部队和省军区、军事院校等。主要职能是:在中央军委、总部的领导指挥下,根据总的战略意图,拟制本区作战计划,组织协调本区内陆军、海军、空军三军部队的协同作战行动和演习;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等;领导本区的民兵、兵役、动员、人民防空和战场建设等工作。1998年,各军区成立装备部,与军区司、政、后机关平行。装备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综合计划、军兵种、装备科研订购、通用装备保障、电子
信息等部门。1999年,军区后勤部改为联勤部,对辖区内的陆海空军和二炮部队实施联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