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导读:特穆谈车市:限购弊大于利 放宽购车限制才能撬动仅有的增长点,合肥限购放宽 特穆谈车市:限购弊大于利 放宽购车限制才能撬动仅有的增长点,合肥限购放宽:合肥限购放宽,2019,上海放宽限购,斗门放宽限购,2019全国限购政策解除,放宽限购城市,成都放宽限购,限购放宽,长沙,限购,放宽,上海放宽限购... |
近日,有官办媒体发表文章吹风表示,国内实施机动车限购的城市增加购车指标放量。虽然报道未表明政策的确定性,但是官方表示“正在研究”的回复还是引得网友盛赞。
消息一出,“放宽机动车限购是否与近来疲软的中国车市有关”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4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继续下跌。事实上2018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出现28年以来的负增长,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产量为2776万辆,同比下滑4.5%;总销量为2802万辆,同比下滑3.2%,其中狭义乘用车销量更是下降了5%。
受经济大环境的因素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下滑,对汽车这种大开支的消费项目显得疲软,尤其是在收入水平本来就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然而,这部分市场正是中国内地汽车消费主力区域。
相比之下,在几个一二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虽然受到影响,但是对于汽车这种大的消费项目而言,影响不是太明显。毕竟,一二线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基数就很高。
遗憾的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天津和广州等二线城市,均不同程度的实施了机动车限购政策。这其中,北京最为严厉。
不仅如此,很多实施机动车限购的城市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性,还对非本地牌照车辆实施限行措施。这其中,最为严厉的还是北京:不仅在指定时间和指定道路限行,进京外埠车辆需要办理进京证方可进入六环行驶。如果不办理进京证将会被处以100元记3分处罚。另外,在今年的11月1日起,每辆外地车办理进京证的次数限制为每年12次。政策一实施,这将会是史上最严的进京证。
已经有北京车牌的居民欢迎这个最严厉的政策,毕竟这部分群体不希望这些外地车与他们分享道路交通资源。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并不希望“后富”的人分享他们的资源。“先富带动后富”的初衷更无从计议。
长期摇不上号的居民,一部分因为刚性需求选择购车上外地车牌,缓解燃眉之急,这部分群体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对于偶尔来京车辆,影响不是很明显。
所有推出机动车限购政策城市的目的初衷只有两个: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学术派们针对机动车限购政策对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性一直争论,具体结果官方还未确定。但是限购政策先出台。
事实上,道路交通压力和环境问题依旧,限购政策只是延长了这些问题加重的周期。
本次释放出来的指标增量,各界评论表示对刺激汽车消费增长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机动车限购带来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的意义,远低于社会民生和产业发展的负面效果。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是国内各城市的普遍现象。在汽车消费高增长的态势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步伐却未跟上。
国外的汽车消费成熟地区,每10人就有4-6台车,而中国内地仅为每10人1.4台车,这个数据表明人均汽车拥有量还是很低。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发达的市场并没有限制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政策。
事实上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大量人口涌入发达地区。事实上,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不仅是道路交通拥堵,也有很多城市病,例如公共交通人满为患、城市水天然气资源能源匮乏、医疗教育行政资源紧张以及垃圾污水处理超负荷等等。
为此,缓解交通压力应站在国家全局层面,整体统筹协调疏散人口,降低人口聚集度,而不是每个地区自立城墙一味地限制排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仅是“扬汤止沸”。
例如,北京11月1日出台的进京证数量限制政策,很多居民会考虑将车辆出售,折价率带来的损失由消费者自己承担。另外,也带来了更多的民生问题。事实上业内已经分析指出,通过以往各种车辆限制政策来看,11月1日以后,交通状况不会有太大改善。
同时,北京地区的汽车4S店日子会难上加难。作为4s店重要收入来源的维修保养业务,也被互联网模式的汽车服务行业冲击的差不多了。用不了多久将会带来另一波“闭店潮”。
当然,如果这些限购地区正如“吹风文章”表述那样,会放量汽车指标,也许还有转机。可能是拯救中国车市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在现阶段,购买力旺盛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这些发达区域。
...百度一下:特穆谈车市:限购弊大于利 放宽购车限制才能撬动仅有的增长点 声远论坛 + 大济宁 关注的[车友茶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