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提升促使A级车快速普及
国际上以及发达国家对汽车普及状况进行评价的其中一项指标是“汽车R 值”。
汽车R值=汽车价格/国民人均GDP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值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当汽车R值为2~3时,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一般来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是随GDP 增长而提高的,那GDP的增长即意味着国民购买能力的增长,即国民购买力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大家就会有购买汽车的能力和意愿。所以汽车R值的变化取决于人均GDP和汽车价格。
2015年我国的人均GDP为5.2万元,而2016 年销量前十名的车型平均价格不到10万元,并且还保持连年下降的趋势。
人均GDP 和汽车价格(实际成交价)的此消彼长,使中国的汽车R 值在小型车(A~A00 级)方面已经处于快速普及的状态,也说明了为什么是A 级车的增长更显著。
其实这种情况从2009 年后就开始出现,当年汽车R值可能是3倍,现在可能是2倍的差而已。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销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基础,根本也在于国民购买力提升。同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有地域差距?其实跟中国各地的汽车R 值也是密切相关。
因此,汽车市场增长的第一要因是还是国民购买力,同时汽车R 值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地区不同,热销车型不同、车型结构不同的原因。
季节指数导致猴年销售旺季长
如同大多数的商品一样,中国乘用车市场也是会受到季节的影响的。
近年季节影响的程度虽然有所减弱,季节的特征也有所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春节等大型连休假期前的汽车需求仍然非常坚挺,一般认为对全年车市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达到几个百分点。
而2016 年的季节指数可以说“旺季比往年长”。
2016 年春节是2月8日,1月份几乎是一个完整的销售旺季,这个月的销量可能占全年8~9%。
2017 年春节是1月28日,由于回乡探亲、上牌工作日等影响,无法形成完整销售月,因此,春节前的旺销提前到了12 月份。
所以可以说2016年的旺销时间比往年多了3周左右,这也是12月销售创记录(270万台)的原因之一。同时,2016年从9月份开始销售就进入了旺季,也可以认为是受季节指数变化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汽车成为刚需
随着近年汽车的普及,对许多国民而言汽车已经逐步成为生活必需品了。举几个例子:
朋友交往(发达地区)
现在10 个朋友中,5~6 个朋友有车的情况很普遍。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和有车的朋友保持交往的话,没有车是不方便的。例如,汽车的话题、朋友的聚会、周末的郊游等等。
孩子的接送
近年,道路比较容易上堵车的地方之一是学校门前。早晚的孩子接送车辆把学校/幼儿园门前堵得难以通过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从安全方面来看,车辆接送孩子还是比较安全的。
旅游出行
最近几年,农家乐、温泉游等项目非常受欢迎,很多家庭利用假期或周末一家出去旅游已经成为业余时间丰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探亲访友也因汽车的普及而变得便利。特别是MPV车在农村地区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带上老人孩子一起出行…。(参考:据公安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 年百户家庭汽车保有台数已经达到36 台,比2009 年增长了10 台。)
按揭消费提升了年轻人的购买力
随着汽车按揭的渗透,提升了年轻人购买汽车的能力,加速了汽车的普及。
2016 年全国平均按揭渗透率为34%,据说80~90 后出生的购车群体中超过半数是按揭购车。但完全超出大家预想的是,促进按揭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3~6 线市场的按揭普及。
我们在县级市场的访谈发现,年轻购车群体几乎100%使用按揭购车。一台落地价8 万元的车辆,在县级市场可以按揭8 成,只用1.6 万元就可以把车开回家。同时,在他们身边的是以农村地区为主要市场的农商银行,半天即可放款,非常便利。
还有一个特征今后将会持续,即90 后成为购车的主力。90 后与80 后的重要区别是什么?80 后还有购房的压力,而90 后的家族(父母等)一般都有好几套房,对他们而言是没有购房的压力的。所以他们的消费也将更多地投向汽车。90后购车潮的趋势在未来几年预计将更大程度爆发。
购置税减半政策促进汽车市场
不可否认购置税减半的效果非常大,特别是对于购买第一台车的客户而言,减税额还是很实惠的。但是,购置税减半的对象车型是1.6L 以下车型,为什么只有1.6L 车型的销量最好?
可以理解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购车的主要动机,同时积极地利用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由于各大媒体和4S店下半年开始的以购置税到期为话题的线上线下传播大幅增加,形成9 月后的购置税减半到期前的高涨需求,也形成了购置税成为了促进销量增长原因的感觉。
进入2017 年以后,仍有一些厂家用自己的促销费补贴购置税减少部分,但是效果就一般。所以购置税减半政策对于人生第一台车的客户或家庭用车的客户而言,由于其购车对价格敏感度的特征非常明显,在12月前新的购置税政策不明朗的4季度,各大厂商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减少了持币观望。
自主品牌的崛起是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