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自以下网站 Autonews,InsideEV,IHS Markit, WardsAuto, KBB
一、+0.6% 整体销量高位小幅上涨
1733万的年销量,相比2017年,小幅上涨0.6%,换句话数,比去年多了将近10万辆。
这个数字,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年初,各方的预测普遍不看好;年中,夏季两个月一度十分惨淡,折合年度销量甚至低于1650万。进入下半年,市场持续发力,新车需求一直十分强劲。
其中的原因,大部分的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基本面尚好,就业率保持高位,加上特朗普政府减税新政,明显促进了个人和集团消费。原来担心的一些不利因素,如原油价格的波动,并没有太大的波澜,总体上还处在相对的低位。其他一些因素,如美国与全球的贸易摩擦导致的原材料涨价和进口汽车关税的提高,美联储多次加息,局部地区天灾等等,都没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明星品牌如特斯拉和Jeep等追捧。
最终,2018年美国汽车市场依然走强,与中国的首次下滑形成对比。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4年超过1700万的年份。
▲单位:百万辆
二、45% 美国自主企盼半壁江山
45%,是去年四家美国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总和。其中,包括传统上的三大(“Big 3”:通用17%,福特14%和克莱斯勒13%)和新势力特斯拉1%。
与最风光的50年前相比,这个份额正好是折去了一半,当时三家公司的总和可是霸气无敌的90%,仅通用一家,就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比今天四家的总和还多!
值得说明的是,克莱斯勒虽然已经换了东家,更名为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但由于在美国销售的车辆,绝大多数依然是传统上的美国品牌,所以仍然计入到美国名下。同样,沃尔沃和路虎、美洲豹依然算到欧洲系而不是新东家所在的亚洲。
这里有几张图,可以看到比较直观地看到美国汽车市场在过去50年(1961-2011)的变化情况。以日本韩国汽车为龙头的亚洲汽车,以亲民的低价格、新颖的设计和更好的人机界面为切入点,在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反复反复,历经坎坷,最终通过不懈努力,在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才有今天在美国主场与东道主平起平坐的地位,这对正走向国际化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励志。
细分一下美国四家汽车公司的情况,去年市场份额的变化也是有进有退, 可谓两家欢乐两家愁:领头羊通用和福特分别失去了0.4%和0.6%的市场份额,而FCA则刚好增长了1%,可以说,老大老二失去的顾客,被老三截住,好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的1.1%市场份额尽管不大,但增幅却是惊人,要知道,2017年全年的市场仅有0.3%,而且其新客户大部分是前日本车车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生力军,特斯拉肩负着让美国自主品牌再次荣耀的光荣使命。也许,美国本土品牌重新占据半壁江山,靠的就是特斯拉?
三、282% 特斯拉一车冲天
经历了如炼狱般的Model 3产能爬坡,特斯拉在去年下半年引来了大爆发,单款车的月销售记录不断被刷新,2018年最终取得了19万的历史最好成绩,相比区区5万辆的2017,一年之内,增长率达到了282%,全球的特粉为之欢欣鼓舞。
从0到19万,特斯拉用了15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年轻公司来说,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高兴之余,也应该看到,这个销量,是在消耗现有累积订单、人为加量以便获得全额联邦补贴的基础上取得的,有不可持续性。而且,除了Model 3,特斯拉其它两款车基本上没有增长或者增长幅度很小,这更加说明,环保和自动驾驶等黑科技,可以作为卖点,但低价格才是Model 3撬开销量大门的金钥匙,$7500退税起到了很好的助攻作用。
进入新年,联邦补贴退坡一半,半年之后再减半,12个月之后归零,为此,特斯拉不得不宣布全面降价$2000,但当日股票价格的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特斯拉今年的销量,还是有很大的担心。
四、2.1 % 插电式几乎翻番
正是由于特斯拉的突飞猛进,2018年美国插电式车辆(相当于中国所谓的新能源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再上一个台阶,达到2.1%, 总数36万辆,比去年多出16万辆,其80%的增幅,与中国相媲美(当然,绝对值与中国的120万相比,差的不值一点点)。
进一步分析,车聚君发现,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与特斯拉的Model 3密不可分,一款车贡献了美国电动车增量的88%(16万新增量,其中14万来自 Model 3),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凭着这款神车,特斯拉在美国插电式车辆细分市场,从2017年的25%,一下子跃居到53%,说特斯拉独自高举美国电动车市场的大旗,一点都不为过。
2018年,美国市场上总共有43款插电式车辆销售,销量超过1万台的,不过八款,其中特斯拉占其中的三款,通用两款,剩下的三款分别被丰田,本田和日产瓜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美国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仍然将远远落后于中国和欧洲,重多汽车厂要在美国靠电动车赚钱,还远着呐。
五、30.9% 轿车占比历史新低
习惯上,美国把SUV、皮卡、CUV跨界车统称轻型卡车,买轿车(Sedan)还是轻卡?
美国消费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2012年还是基本上势均力敌的52% 对48%,但随着建立在轿车平台上CUV跨界车的推出,顺畅的驾驶体验、更大的空间和更安全的设计,带来了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而轿车,则越来越边缘化,一路向南。
2018年,轿车销量占比下滑到历史最低的31%,而且,这个趋势仍然在持续,没有丝毫见底的迹象。
最早意识到这个趋势并进行调整的,是Sergio Marchionne领导下的 FCA。2017年,Sergio力排众议,对轿车生产线进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板的关停并转,这个调整,让他们在2018年迎来了大涨8%的可喜成绩,尤其是Jeep和Ram两大品牌,更是风生水起。
福特紧随其后,宣布在美国停产几乎所有的轿车项目,通用汽车则在下半年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关闭不少开工率只有40%的轿车线,也是顺应了这个趋势。
反观以轿车为主战场的四大日本汽车公司(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2018年销量普遍下滑,无一例外,直接导致去年日系车整体在美国下降2%。
最新消息:世界头号汽车公司的大众公司,要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在美国推出中型皮卡;马斯克宣布,特斯拉今年将推出电动皮卡。
有消息报道,2022年,美国三家汽车公司基本上按照90%轻型卡车的生产布局,其中以FCA为最高,达到97%。更有人预测,8年以后,轿车这个细分领域,也许会在美国彻底消失。
以上这些,都是美国考虑冻结2025年以后的燃油经济性标准的大背景 - 舍弃节油的轿车,而追捧车重费油的SUV,消费者永远是对的。
六、>$36000 新车交易价格再创新高
这是KBB.com统计的美国去年新车交易价格,比2017年提高3%。
这个价格,包括了运费,但不包括促销折扣和购置税。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平均交易价格达到了$37,700(折合人民币25万5千),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位。
分析其原因,车聚君认为,除了通货膨胀因素,新技术新材料的采用,贸易战带来的制造成本和税收的增加,市场重心向SUV/CUV的转移,以及标榜豪华车的特斯拉的大幅增长,都是推动这个数字攀升的原动力。
对于这个趋势,车聚君深有体会。去年秋天更新了两年租赁(lease)新合同,同一品牌车型,月付款比前一年高了近30%,尽管技术含量上,是大大提高了。
可以预计,因为交易价格的升高,2018年美国市场上车企的盈利依然是相当可观。
七、1700万?2019年美国汽车销量
展望2019,行业普遍预测全年销量在1680-1700万之间,也就是说,美国汽车工业在2019年,面临的是一个下坡路。
其中一个原因,是利率调高以后,借贷成本提高较多,加上新车的售价处于高位,车辆购置成本提高,对销售起负面作用;另一个原因,是连续几年的高位新车销售,推高了到期的租赁车的库存,因此二手车市场价格相应降低,会吸引相当一部分原本准备买新车的买家。
可以预计,在增量无几的情况下,2019年的存量车市竞争将会是十分的激烈,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最终获利的,一定是汽车消费者。
八、0.2% - 中国产汽车在美国的销量
按照Autonews.com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制造在美国销售的汽车总销量,占2018年美国市场的0.17%。
据车聚君分析,这其中 包括别克昂科威,凯迪拉克的CT6,沃尔沃的XC60(一说S90),总计30,152辆。 这个新车数据,不光远远落后于韩国,也落后于印度(54,000辆, 福特EcoSport和奔驰GLC),仅仅比泰国产车稍多6000辆。显然,这与中国世界头号汽车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
相比2017,2018年中国产汽车销售在美国减少了1万辆,这应该“归功”中美贸易战汽车关税的大幅增加。
要逐步提高国产汽车乃至中国品牌汽车在美国的比重,寄希望于外国品牌并不现实,最终还是要靠自主品牌走出去。在这方面,广汽走在了最前列,连续第五年参加底特律车展的他们,已经离美国市场越来越近了。车聚君获悉,还有其他几家中国车企也在跃跃欲试。
可以预测,国六排放标准攻克以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向美国技术方面的壁垒可以基本解除,如果另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贸易壁垒也可以消除的话,越来越多的Made In China,出现在美国道路上,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期待2020年,期待广汽。
车聚小结
2018年,一款Model 3, 不光拯救了特斯拉,还拯救了美国汽车市场,也拯救了全世界的电动车市场。
但是,这仍然改变不了美国市场向SUV、CUV快速转型的大势,谁最快完成了调整,谁顺应了市场,谁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导。对美国本土企业来说是这样,对欲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更是如此。
...百度一下:盘点2018美国车市:轿车再探底,Model 3成超级英雄 声远论坛 + 大济宁 关注的[车友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