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导读:质疑、变数,地产大佬车市建“高楼”并非易事,地产大佬 质疑、变数,地产大佬车市建“高楼”并非易事,地产大佬:地产大佬,地产真正的大佬,地产界大佬,龙湖地产幕后大佬,各省地产大佬,地产大佬,朱,中国地产大佬名单,龙湖地产董事长,龙湖地产吴亚军发家史... |
风起云涌——用这个词形容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丝毫不为过。产业变革期,入局者众。终于,浩浩汤汤的"新造车运动",也迎来了地产资本的强势入局。
纵观这两年之间,进军汽车领域的地产大亨实在不少,恒大、宝能、华夏幸福、万通地产、万达、碧桂园......
据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房企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当下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市场投资热点和竞争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此领域的投资力度,也由此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并且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不断发展,政府也在不断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有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巨额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将成为继房地产后的又一个风口,各大地产大亨显然不愿错过。
NO.1恒大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眼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如同一场豪赌,无论是已经入局的先行者,还是"被拒之门外"的玩家,都牢牢盯着这一行业的准入大门,"虎视眈眈"。
恒大用67.46亿港元拯救了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的贾跃亭,正式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 这被看做恒大实行多元化战略,打响了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界的第一枪。
但在FF提前花光8亿美元,加上双方争夺控制权后产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但好在最后双方选择了"和平分手": FF不追讨剩下的12亿美元,恒大解除了全部资产质押,双方撤销及放弃所有的诉讼。
这似乎并没有阻碍恒大在造车领域的热情。此后,恒大开始了与众不同的造车之路,没有局限于一家造车企业,而是由合作造车转向布局全产业链。从2018年起,恒大便在国际市场大肆并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头。入主瑞典 NEVS、与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组建合资公司,获得了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入主卡耐公司,获得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并相继入主荷兰 e-Traction 公司和英国Protean,全面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可以看到,靠着财大气粗一路买买买的恒大,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今年6月15日,继四天前(11日)宣布在广州南沙投资1600亿元建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后,恒大集团又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热门趋势,许家印想抓住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铆足了劲布局,强大的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顶尖动力电池技术强强联合,不禁让我们对这款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充满期待。基于自己的付出,许家印立志恒大将在3到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为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助力。
半路出家的恒大,究竟能否靠着大手笔投资撬动车市地基,建一栋汽车市场的"高楼",等待着时间验证。房市到车市的跨界,许家印能否成为商界的"双栖明星",既造好房子又造好车子,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顿饕餮盛宴的餐桌之前,每个参与者都急着爬上桌子扒一口吃的。地产玩家中,显然不止恒大。
在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时间节点,打造"汽车小镇",不失为地产商涉足汽车产业的一个好契机。亦有业内专家表示:地产商入局造车的原因是探索"产城融合"战略,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
碧桂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但似乎与恒大又有些不同的是,碧桂园入局汽车产业的目的不止于来生产、制造车,据有关资料显示:顺德新能源小镇的首要策略就是抓住核心零部件产业,比如"三电"中的电池。无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逻辑如何变化,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在成本的占比上也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围绕着电池,还可以衍生出新材料开发等一系列的项目,来推进整体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按照碧桂园的规划,项目投产后5年,助力顺德造一张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名片。
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总规划共3000亩,小镇以"产业先行、产城融合"为发展理念,围绕"打造汽车创新全产业链"的目标,打造创新中心和智造中心,形成"一镇双中心"战略格局。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条的全面程度不输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负责碧桂园项目的刘伟表示, "我们很清楚(新能源造车)的热度会消退,但其中会有新兴公司的增长,而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很明显,碧桂园的策略是对新能源造车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自身产业转型的思考。
将地产与汽车产业结合的案例,除了碧桂园,华夏幸福在溧水产业新城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宝能通过收购观致完成的杭州新天地产城综合体项目,均有异曲同工之处。
NO.2是造车还是另有所图?
对于地产商们的重资投入,业内也不乏质疑之声。诸如地产商的入局是想通过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解决拿地难、拿地价格高的问题,从而实现可观的利润所得。
现实也是如此,大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开发商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地产赚快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地产之上搭载产业,成为当下大型地产商的"拿地策略"。
就拿恒大来说,产品甚至还没有上市,便已经计划了在全国五个城市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的目标。其五百万产能的规划,从建设用上上来说,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中国任何一个单一品牌都不能与之相比。联系到前些年,青年汽车、华泰汽车等利用汽车等圈地,换取当地煤矿资源等行为,恒大的工厂建立,很难说是单纯的发展实业。
除圈地拿钱之外,还有借力新能源汽车概念提振股价等言论。比如恒大,在FF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其股价丹田增值已经超过其收购FF汽车的花费。
从这方面来说,房地产商们的盘算,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毕竟相对于收益高的地产项目,谁愿意转型到收益更差的汽车制造上?
在经济发展较迟缓的的今天,市政当局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汽车行业是提升GDP的大户。所以,他们为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工程实验室提供更低价的土地、税收优惠和住房补贴,希望能在迅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吸引成千上万的高科技工作岗位。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圈地拿钱一说还有待商榷。
NO.3依然存有变数
当大家还在讨论"互联网造车"谁能胜出的时候,地产资本的高调入局,让我们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变动。
这是一群有着巨大财力支撑的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资金是一大难题,巨大的资金消耗使得其在发展之路上有着一定的阻碍,但携巨额资金和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产商,为新能源造车之路带来资金基础,或许会加速产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中重要的参与者。
一方面,布局造车领域符合当下地产商多元化业务的发展需求,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当地产商集体将巨大资本向新能源汽车业倾注的时候,新能源产业链将得到更大的现金流及资源的支持。
但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补贴的退坡对于其经营发展存在一定风险。同时,进入不熟悉的行业,跨行业、多团队的整合对于管理运营也有着较高要求。
"造车",只是"重生"的赛道之一。这条赛道上,无论对于房产企业还是汽车企业来说,都仍有太多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