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远导读:为啥楼市未崩盘,车市却撑不住了!?, 为啥楼市未崩盘,车市却撑不住了!?,:... |
饕餮盛宴
前几天,陪一个朋友去办理交房,说实话,小区的实际呈现真不敢恭维,虽然在收房过程中朋友对开发商各种吐槽,但也还是掩盖不住朋友内心的“狂喜”。 为啥?因为价格将近翻倍了啊!这套房子是他在2016年年底买的,当时的价格不到6000元/㎡,而现在周边的房价都在10000元/㎡以上。朋友买的是130平的房子,也就两年多的时间,房子增值了近60万... ...
这个只是前两年宜昌楼市疯狂的缩影
再说两个身边的真实经历
卖车买房
朋友宋,一个蛮好的哥们儿,做水利工程的,跟凯歌一样,屌丝气质明显,但他特别喜欢车,在15年就东拼西凑,花了近20万入手了一辆SUV。我当时也劝他先换房,他没听。
后来交了个女朋友,大概处了半年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拗不过丈母娘,17年年初,极不情愿的在开发区入手了1套大三房。当时首付不够,朋友准备把那套小两房卖了,在中介挂了2个月无人问津,后来很不情愿的把刚开了一年多的车卖了,为这事儿跟丈母娘还闹了不愉快,这是后话了。也就是这样,磕磕碰碰的上了车。
旺女婿的丈母娘!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猜的到,当时朋友入手时价格也就6000元/㎡多,而他买房的附近,今年4月拍出一块地王,楼面价都快6000元/㎡,初步测算,每个平方要卖到12000元/㎡开发商才能保本儿。
在18年年中,朋友把那套小两房高价卖了出去,入手了一辆所谓“漏油”的豪车。
“做梦都要笑醒”,这是朋友的原话。我也是打趣道“你这是丈母娘让你达到人生巅峰”。
现在回看来,朋友这操作堪比巴菲特,在低谷入手,又几乎是在最高峰把第一套房子出手,一波操作,少奋斗五年。正所谓“别人疯狂我恐惧,别人恐惧我疯狂”的现实版写照。
卖房创业
朋友柳是个辣妈,之前和凯歌是同事,刚毕业那会儿也做过几年房地产,老公在4s店上班。我时常开玩笑,说她这是顶级的“房车配”。后来结婚生子,就没做地产这一行了。
也是在16年,听她吐槽,说她老公把城区的房子卖了,出售价格6000元/㎡多点儿,前后凑了100多万创业,开了家4s店;当时听说这个消息,也是为之一震,也是佩服他们的魄力;
前段时间偶然间碰到,聊起当年卖房创业的事儿,她也是一脸苦笑,不过好在他们创业那两年正好赶上车市飞速增长,生意也还不错;但最近这一年,生意确实差了很多,说到之前卖的那套房子涨了一倍时,也是很无奈,不过朋友很乐观,打趣道,“没事儿,过两年再把它买回来”... ...
峰回路转
也是在去年开始
楼市、车市没有了以往的所谓“金九银十”
到了今年,好像已经彻底沦为传说。
先是楼市,接着是车市。从去年9月开始,楼市一夜入秋,凉意沁人,直至到现在,一年多过去,宜昌的楼市仍然不温不火,虽然目前房价横盘甚至阴跌,但整体价格仍处在历史高位。
与之对比,车市则是一夜寒风,直接入冬,“金九银十”早已变成遥远的传说。
为什么突然没人买车了?
显然,从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需求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不仅远远未到饱和之时,而且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汽车消费大幅下滑?
当然,答案是楼市,却又不仅仅是楼市。
跷跷板效应
楼市与车市,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
在家庭消费中,汽车是除了房子最大宗的消费,没有之一。
买车与买房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互斥性。尤其当房价飞速上涨之时,首付成本迅速抬高,房贷压力不断加强时,汽车消费往往会受到限制。
在过去,这种跷跷板效应并不明显。原因是,经济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不少家庭有余力同时支撑车子、房子这两大中产标配。
更关键的是,房价持续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汽车消费。
如今,一切情况都有不同。
从2017年开始的这场房价上涨,实质上是以居民加杠杆为代价的。这具体表现在,居民家庭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杠杆率不断攀升,“六个钱包”所剩无几,包括汽车在内的其他家庭消费必然要承受压力。
换言之,目前全国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在支付房贷之后,只剩下四成左右;如果加上汽车等其他方面的债务之后,每年赚到的钱已经不够还债了。
显然,面对新的债务格局,不仅楼市高消费难以维系,汽车消费必然受到更加严重的挤压。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汽车销售增速就已开始大幅下滑,增幅仅为3.04%,而这时,购置税减半政策尚未取消。
最近一年时间,我们不仅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国际环境,而且承受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增幅不复以往的高增速。
显然,即便楼市能够稳住,在既有的楼市杠杆尚未消化之前,车市恐怕也很难快速提振了。
靠什么提振消费?
与楼市相比,汽车更接近真实消费。
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
楼市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房价上涨同时能带来拉动效应、财富效应和挤压效应,所以与消费潜力并不会一一对应。与之相比,汽车就是简单的非必须消费品,买来就面临贬值。除了生活需要和炫耀性需要之外,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因此更容易受到实际收入的影响。
所以,汽车销量下滑,是更显而易见的经济信号。
刚刚过去的“818”,成交总额再创新高,但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包括家电在内的大件商品销售增速更是大幅放缓,这与大环境是一致的。
现在已经号召大家“过紧日子”,而且还要准备“过苦日子”
凛冬将至!你准备好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