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里,运粮的舟楫延续千年; 微山湖畔, 鱼台的大米香飘万家。 济宁,走出了孔子孟子,也走出了粮运佳话、稻改 精神。用活地理优势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依靠技术和质量打开消费市场,近年来,济宁做足水文章,闯出了一片粮食发展新天地。
坝口码头聚粮行
老街见证往昔辉煌
“大坝口,二坝口,坝口对着柳巷口。大闸口,小闸口,都是运河的古道口。”发达的运河水系密织如 网,为济宁带来了江南水乡的秀气与雅致,也见证了济宁粮食产业的前世今生。
地处千里京杭大运河中段的济宁,是京杭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水旱码头。长达10多里的古运河绕城而流,纵贯横穿,把越河、洸河、府河等6条河流连为一体,形成天然的水运码头。济宁的古运河也叫“运粮河”,坝口一带曾是名震南北的粮食集散地。
坝口粮行起源于明末清初,晋商王安首创人和粮行,民国时期,沿线发展出人和、德和、三和等11家粮行。整个坝口粮行从业人员,少时五六百人,忙时近千人。“新麦上市和秋后,上海、无锡、徐州、济南、天津等南北各大面粉厂家多派人来济宁坐庄收购小麦,人声鼎沸。”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建军介绍。
当时,大宗粮源多由运河来,从坝口至顺河门间的粮船,每天有上百只;小宗粮源多来自“金嘉鱼丰沛当”,即 金乡、 嘉祥、鱼台,丰县、沛县、当山。运河沿线百舸争流,樯桅如林,浆声纷纷。由于南来北往到济宁的船太多,为了分流,当地还专门挖了条越河,形成复式航道,保障运粮畅通。
如今,码头早已不存,周边的老地名还在。“坝口街附近留存七铺街、八铺街,就是当时古运河粮食码头的专用货场;御米仓街则是以运河漕运存放皇粮的官仓得名。”济宁地名专家张培安表示。
夕阳西下,余辉洒在古运河上,波光闪闪,杨柳依依。经过时间的洗礼,运河名城多了几份沉静与端庄,不管是运河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还是周遭的桥梁与老街,都有一种让人留恋的魅力。
发挥内河水运优势
建现代粮食物流园
今天的济宁,两组数据尤为耀眼。水运方面,济宁段的大运河行船不断,运力和运量均占全省内河水运的80%以上,在京杭运河沿线12个城市中内河运力居第一位。粮食产量方面,全市年产560万吨,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年粮食流通量更是高达600多万吨。
如何将两者发挥出“加法效应”甚至“乘法效应”呢?济宁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或许能给出答案。
济宁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位于济宁主城西北部的大运河、济梁公路之间位置,是一座铁水联运、综合性物流园区。项目占地约330亩,主要包括粮食中转、仓储、商贸、加工、物流配送、检测、 信息服务等设施,设计粮食储备总仓容16万吨。目前,项目 一期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