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63|回复: 0

[理财帮帮帮] 中国证券报:“爆款”基金现象反向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7 02:18:31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报:“爆款”基金现象反向思考:公募基金行业的财富效应正在发酵。   尽管受疫情冲击,但节后的新基金销售却延续了节前的火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的“爆款”已经不再稀有,知名基金经理、普通基金经理都能获得渠道里超出预期的热捧。在这种氛围下,可以想象,假如不限购,百亿规模的新基金或许会批量出现。   大批资金借道公

* L7 m1 |8 U* o9 W6 k/ G1 G        
& H5 N$ ~$ M7 _        公募基金行业的财富效应正在发酵。 3 G% q0 v/ p8 X5 g+ z8 R+ x
        尽管受疫情冲击,但节后的新基金销售却延续了节前的火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的“爆款”已经不再稀有,知名基金经理、普通基金经理都能获得渠道里超出预期的热捧。在这种氛围下,可以想象,假如不限购,百亿规模的新基金或许会批量出现。
8 t$ e) D  B/ H! I$ g9 Y$ V6 d        大批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涌入A股市场,对于市场各参与方来说,自然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但今天笔者想要说的,却不是资金如何造牛,而是在申购潮汹涌而来时,基金公司如何作为才能真正体现责任感。   O; L; @1 Q) A' e+ e6 W- Q( c
        不止一位基金经理曾向笔者抱怨,由于产品规模过大,对自己的操作策略造成了干扰。与基金公司以做大规模为目标不同,基金经理的考核以及声誉影响中,业绩是最核心的指标,但现实情况却是,每个基金经理的规模管理能力是有限的,20亿元规模可以长袖善舞的基金经理,面对100亿元规模就可能捉襟见肘。
- j- m! c. k0 \5 l& @- C        为什么会这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个基金经理调研了40只个股,对其中10只个股了解最为深入,当他有20亿元规模时,分配资金时未必会对个股流动性造成冲击,投资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理性范畴。但规模突然增加到100亿元,基金经理最有把握投资的股票却仍是那些个股,多出来的80亿元怎么办? ( S! f: T7 x" n% w3 P( D9 A
        两个结果:一个是继续分配到自己有把握的股票上,但短期对股价的冲击和长期的流动性隐患可想而知,基金经理的痛苦当然也可想而知;另一个则是分配到自己并不熟悉的股票上,这时基金经理的心估计只剩下忐忑了。
' f$ @  g0 k/ m" r- K8 G        这其实就牵扯到一个业内都熟知的秘密:基金经理的能力是有边界的。 - h. v( {& U7 j& u% ?1 U# `
        我们可以看到诸如陈光明等老牌基金经理,手握超百亿规模,管理起来依然游刃有余,但同样也看到一些资历尚浅的基金经理,管理几个亿的资金就会手忙脚乱。这种边界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拔苗助长,必须遵循发展的规律。
: C' A" f. G. G! i        所以,当“爆款”成为基金公司津津乐道并全力追逐的目标时,笔者想说一句,别让基金经理超越能力边界,去扛数倍于自己能力范畴的压力,那样,不仅是对基金经理精神上的无形折磨,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8 22:17 , Processed in 0.07983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