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0-29 15:23:28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慧耕地 余胜良:耕地分配的乡村智慧:乡村自有其智慧,我后来才慢慢明白,乡村为了让土地平均分配,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豫中平原如同镜子一样平整,道路将土地切成一个个方格,没有山地、水地、林地、旱地这样的区分,但是每个方格里,都有距离远近、土质的稍微变化。 每个村子的土地占有很神奇的一致,人均土地面积相当,听老辈人讲,我们村附近以前有 |
6 l- Y- k1 _* w1 O/ G4 U. C+ j& Z+ E5 C
8 C3 v; I W/ o4 C- { G, J0 g' g2 O2 b) x! O
乡村自有其智慧,我后来才慢慢明白,乡村为了让土地平均分配,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2 P( t# f2 B, D6 ? Q0 W3 S
g* e" j# y* y; b) p 豫中平原如同镜子一样平整,道路将土地切成一个个方格,没有山地、水地、林地、旱地这样的区分,但是每个方格里,都有距离远近、土质的稍微变化。
: K* @+ q% }6 f x5 r4 \ W' O- L% L' O* D
每个村子的土地占有很神奇的一致,人均土地面积相当,听老辈人讲,我们村附近以前有好多荒地没人耕种,后来其中的一部分被公家占有,一部分被别的村子占有,这是村与村之间达成的土地面积均衡,发生在建国后不久。
' y j# F' Z! |8 g+ D$ {# t8 R6 ]; u. A0 p' [2 y& v
对村民而言,更重要的平均,是村民之间的土地再分配。村集体并不是土地的直接占有单位,土地占有单位是生产小组,比如我们一个村集体,分为8个生产组,每个组现在有200多口人,我的家庭属于6组,6组的家庭主要位于村子东南角,但是6组的土地分别位于村中东部、南部、西部和西北方向,共有5块地,每个地块有60-70亩左右。+ Q7 ~$ g! E* i; U$ a: y
5 Q/ p& ]# r- l+ u5 T
这是组与组之间的土地分配均衡,每个组所占有土地面积大致相当,占有位置有远有近,有时候还会形成交叉,就是为了没人吃亏没人占便宜。
& g! Y: W3 @8 D" v" p( f: c5 U" x9 k2 t' t A( @, @
6组占有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包括耕地和宅基地都是如此,6组的人只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当然也有置换的情况,包括池塘也划给了各个小组。不管人口多少,各个小组占有土地都不再变化,小组成员分配土地也要平均,这种平均不仅仅是面积上,还包括地块上,因为每个地块都有细微不同,基本上每个家庭,在每块土地上都有一两亩。
4 N. m2 E8 m/ Y/ f. E4 l1 L v% F
7 [& N; c8 g- y( g5 U 村子靠西,被称为沟西的地块,是偏僻之地,估计是交通不便,不被青睐,好几个生产小组,每个家庭都在这里有地,这也是被分得最为细碎的地块,每家都是几分地。3 ]1 K1 ^7 Q# F0 S( l7 R6 H9 o5 \
2 R* k* X/ P7 s* }! P# G `0 L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要不停奔波在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去干各种农活儿,原来这是平均主义的一部分。如果生产队分配的方式简单一点,比如在一个家庭耕作土地集中成一块儿,但可能会因为交通和土地肥力、灌溉条件不同造成不公。
8 W' c8 u6 R" h, Q" C. Z) |( K% m6 \; z: r
村小组是土地实际拥有者,村小组将土地分配给家庭经营,家庭是土地使用单元。家庭人口有增减,所以为了每个家庭公平,还要再次动态平衡。上世纪80、90年代,有时每隔上一两年,生产小组都会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这是村里最隆重的集体活动了,有名望且做事公正的老人和家庭的当家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他们决定如何分配。先决定增减人数,增加的主要是嫁过来的媳妇和生育的孩子,减少的主要是嫁出去的姑娘和去世的老人,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人外出务工杳无音信,就被取消了土地分配资格。
7 t' ]" ?; H3 T, c
4 v2 _# G3 S: d- g5 Y# s6 h 确定人口后,将小组内土地打包成一个个标段,有坟地、水井的都会扣除,通过抓阄决定谁家耕作哪块土地,当然最终依然是每家要耕作好几块土地。我幼年时曾见过临近村小组分配集体资产,将资产分成几份,为每份定上价格,然后以家庭为单位抓阄,整个过程颇为公正。
1 L: i% h; x" n5 h1 l
g3 q- Q. a$ R' a( ]( m 所以每隔一两年,家里耕作的土地都会换一个地方,挨边邻居也会不一样,这倒是实现了动态平衡。因为每家耕作水平、投入资金、劳力不同,抓阄有运气成分。
( X" j/ Z3 e6 S$ d0 ]4 R1 i* o, ^/ s& o6 ^; I( M0 ], R! L5 m
因为频繁更换地块,村民没有稳定预期,不愿意做长期投入,如果投入肥料太多,就是便宜了下一个耕作者。所以后来政府出了30年长期承包政策,实际上冻结了土地再分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