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7 23: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货币政策“杂音”的功效:给“抱团”换个姿势找到了借口:????阎岳 ????1月26日,一则“货币政策应适度转向”的消息搅乱了市场。笔者仔细阅读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的发言全文后,发现他的观点其实还有后半句 | 6 a3 P8 g' n3 O* t
: G! }3 S: {) ?5 x- q3 b2 |
1 U: P% Y0 z9 A0 u ????阎岳* f% w1 Z9 ^; [0 y: {
( I L H# ?7 U$ x" w N ????1月26日,一则“货币政策应适度转向”的消息搅乱了市场。笔者仔细阅读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的发言全文后,发现他的观点其实还有后半句,即“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市场放大了马骏观点的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则直接选择了无视。
' w/ v& R @: |
0 }8 w* G/ L8 Z) E7 B ????此外,马骏提出“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去年我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不可能与货币无关”,并以之作为“货币政策应适度转向”的一个论据。这一点招致了市场人士的集体“拍砖”。
6 z' O4 U5 c2 U$ U" k3 M8 D
p' j R- K/ `; C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承担着枢纽功能,股市的涨跌自然与货币政策密切相连。如果A股的这点涨幅就可称为泡沫,那么迭创历史新高的美股恐怕就只剩下泡沫了。8 G) x# h: q) r4 v" B
. w1 l" k6 _# O8 w S" I) g% H* q; C ????当日下午,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会视频会议时强调,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
3 t1 C& ?4 n/ p6 m( }2 a& J! A5 h! H/ _# x u: M( C
????易纲的表态算是及时去除了货币政策的“杂音”。
+ {, C9 R) O3 \- \/ ?1 u9 V! @2 r; z/ A0 e/ `9 N. B
????其实,从决策层释放的政策信号到央行制定的执行策略,货币政策不会转向,也没有转向的基础。所谓经济领域的局部过热,及时精准施策即可。
U2 N) {2 r) u. ]: d
4 b4 A) j* U) u7 G0 Y ????中国经济在去年取得了增长2.3%的优异成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仍比较复杂,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1 F# @% _# I, Y/ G3 j1 d' K
' @: K5 B9 y9 a' P% z ????在决策层定下政策基调之后,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层面创造性地落实好“四不原则”就可以了。“四不原则”是笔者在1月20日刊发于《证券日报》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是对今年货币政策执行原则的概括,即不急转弯,不让市场缺钱,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N' e% `& j' V4 e
# s$ N q: e3 y4 z5 n
????但股市可不管这么多,既然有人提供借口,不拿来用就太可惜了。于是,市场借势货币政策“杂音”进行调整。截至1月25日,今年上证指数已经上涨了4.35%,但26日一天就下跌了1.51%。
, q% r* O4 o- L- l' O/ E( |$ j' f. _0 f! A& R4 q
????市场为什么需要调整呢?笔者认为,一是今年涨得太快,二是机构“抱团”太紧。- \4 s& D1 v* k( U5 H' S
) }6 Z4 Z4 q! i- S+ J1 K ????对于第二个理由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机构“抱团”太紧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一段时间可互相取暖,二是时间长了就会“手酸腿麻”,三是时间再久点儿就会有窒息的感觉。所以“抱团”的机构需要喘口气,有的“退团”,有的“入团”,大家有一个重新组合的契机,以待再战。从这个角度考虑,货币政策出现的“杂音”只不过是给“抱团”的机构找到了换个姿势的借口。7 F% d( }! P: L* |/ Q0 J' c
8 {' k9 S, R/ V5 b (编辑 才山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