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城市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超大特大城市有16个,成为世界上超大特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唯佳表示,面向未来,人居科学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中国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问题尤其突出。
首先,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是最大的挑战。中国和欧盟适宜人居的地域面积差不多,但中国13亿人,欧盟才5亿人,所以中国要赶上欧盟的发展水平,必须要提高空间组织的效率。
其次,特大城市地区的发展越来越产生显著的影响。以美国为例,生活在特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70%,从这个角度看,将来中国人口空间的调整面临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研究,中国的城镇化率预计会在75%左右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到了203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增速会进一步下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表示,“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面临“五期叠加”的复杂局面。
一是城镇化速度的持续放缓期。“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增速还会继续放缓。二是城镇化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大城市病、城市分化、收缩型城市等问题都会在更短时期内集中爆发。三是人口流动的多向叠加期。2000年以后,一些地方出现了人口从大城市往周边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往乡村部分回流的态势,有人称之为“逆城市化”。四是城镇格局的加速分化期。东部特大城市和西部大中城市,无论从功能完整性、范围边界,还是从辐射带动效能上,差距比较大。五是城镇化发展的机制转换期。过去靠要素规模和发展速度来促成快速城镇化,“十四五”之后,传统动力不会熄火,但内涵式和集约式增长、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等新要素聚集将逐步加大贡献。
“要做好顶层 设计,这是决定城镇化未来空间布局优化更内在的长期任务。要因地因时制宜,多种形态并举,引导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大、中、小、微各具特色、发挥职责的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出之后,更对中国自然禀赋环境相对紧缺的国情下,进一步让城镇化走得更集约、更可持续,提出了空间约束。”高国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