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蓼河,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奋力开创“三次创业”新局面
30年前,济宁高新区还是一片“一无人、二无钱、三无房”的“原生地”,可初代建设者们还是毅然扛起改革大旗,坚定迈出了创新创业第一步。从改革开路到政策高地,从锐意创新到科技汇集,从产业破局到集群奋进,经过“一次创业”和“二次创新”的艰苦磨炼,高质量发展的“三次创业”新征程,终于在“十四五”开局之际铿锵再启。
数据是枯燥的,却也是最具说服力的。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5亿元,增长4.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3.1:58.9:38.0优化为2020年的2.0:54.7:43.3;位次排名逐步提升,在全省159个开发区中排名第17,列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前5强……一条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逐渐清晰。
壮大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态
8月24日,济宁高新区与融创中国战略合作洽谈会召开,双方就聚力建设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把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打造成带动全市、辐射全省、引领全国的高端装备产业高地。
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是济宁高新区为进一步拓展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空间,强化科技服务,盘活潜在“产业链条”规划建设的,产业城计划总用地面积5.5万亩,产业用地2.3万亩,总投资1000亿元。在产业城规划设计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制造园区建设经验,将产业城分为生产制造、集中共享、营销展示、物流仓储、集中涂装等板块,并按国家标准建成锻压装备车间、自动化组合机床车间、连续热处理装备车间、专用模具等配套装备车间各一处,形成亚洲领先的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目前,已实体化运行工作专班,成立了实体化的产业城建设运营平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济宁高新区坚持聚焦“231”产业集群,实施四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开辟1.2万亩产业新空间,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放眼济宁高新区,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达58%、79%、17.5%和57.9%。高点谋划建设了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金科生命健康城、智能终端产业园、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入选山东省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山推工程机械获批济宁市首个山东省产业创新中心。
产业发展要想提质增效离不开产业链优化升级。近年来,济宁高新区从“链”上发力,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从补链、延链、强链三方面入手,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创新链、生态链,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以高端装备产业为例,产业本地配套化率接近60%,是国内工程机械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其中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山重建机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企业121家;以重汽商用车、东岳专业车为支撑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企业14家;以凯登制浆、萨维奥、通佳机械为骨干的智能装备产业链企业19家。经过多年深耕细作,目前,济宁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4家,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实力逐步增强。
强化创新驱动
为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
辰欣药业是济宁高新区一家集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借助辰欣药物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的有力支撑,打通缓控释制剂、脂质体、载药脂肪乳、微球等高端制剂的研发全流程,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新路子,研制成功国家级新药60多个,其中一类新药2项、二类新药8项、四类新药36项。5个品种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0家,是2015年的2.7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33%,比全市高1.1个百分点;超过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34家,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始终保持济宁市领先。 济宁临床转化药学研究院主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江沛带领团队从临床需求出发,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搭建“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桥梁,近年来共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5项厅级课题支持。
济宁高新区作为山东省3家人才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留才措施,完善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此创新创业,聚集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海内外合作院士1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5名,常驻外国专家300多人。拥有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市级人才占全市1/3以上。
科技创新发展得益于高层次人才的强力支撑,更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强大磁场。目前,济宁高新区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和省级众创空间6家,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全区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60多家,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较济宁市平均值高3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发明专利密度,均居济宁市第一位。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加大对科创平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集中更多资源支持科技创新,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
聚力城市建设
蓼河新城展现新图景
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济宁高新区坚持强力推进产城融合,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发力,带动城市能级全面提升,推动城市框架由“洸府河时代”迈进“蓼河新时代”。
鸿雁湖星光桥是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鸿雁湖3座桥梁工程之一,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目前3座桥梁正全力施工,预计在今年11月底之前陆续建成通车,届时将进一步完善蓼河新城新区路网结构,改善周边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加速推进“路、桥、网”链接,全面对接“一机场两高铁”城际交通枢纽,内环高架建成通车,济微高速、海川路北跨等提速推进。3座市政桥梁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20多条。随着路网桥梁结构不断完善,济宁高新区与周边城市的连接将更加紧密,人才、资源等要素加速流通,将进一步推动济宁高新区经济转型升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新增道路绿化10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对11条城市主干道实施增花添彩工程,栽植木槿、北美海棠等高端精品花树4850余株,实施了蓼河公园、洸府河沿岸等七大片区,海川路、济宁大道等15条主干道的亮化工程,新增各类路灯8500余盏。如今的济宁高新区处处可见绿,四季都有景,城市颜值越来越高。
此外,多层次的优质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服务,也极大的便利了群众生活,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新建海达行知、蓼河外国语、孔子国际学校中学部等中小学校16所、公办幼儿园12所,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红星爱琴海、奥特莱斯、华润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补齐蓼河新城大型商业设施缺失短板。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蓼河新城医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 明年是济宁高新区成立30周年,济宁高新区将担当济宁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领头羊”使命,聚焦“三个高地”“九个高新”建设目标,大力培树新时代高新人精神,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奋力开创“三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区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