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4-21 09:48:07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杭州260余家修理厂集体对峙保险公司之后不久,某地汽车行业发布《紧急通知》,“暂停牵头保险公司的保单”,再度引起舆论关注。 《紧急通知》的主要内容如下:因经济低迷,疫情反弹,当地的保险公司对会员单位的新车返点进行打压,协会与保险协会会长沟通无果,所以呼吁各单位要抱团,暂停出牵头保险公司的保单,以度过目前的寒潮。
由行业协会牵头,矛头直指保险公司,与3月份杭州事件唯一的不同是,诉求主体从修理厂变成了4S(可能包含3S、2S等)。而3月份杭州事件渐渐平息,过程中也未见保险公司做出相关回应。 针对此次4S与保险公司的新博弈,业内人士对结局也给出了一致判断:胳膊拧不过大腿。 都知道,4S在续保与新车保单方面优势明显,以及车主在出现事故之后习惯性选择4S,4S掌握话语权,为什么在此次博弈中仍然不被看好?双方博弈背后的根源又是什么?
4S“内忧外患”
4S的困局与燃油车赛道失速紧密相关。 近日,有业内大咖公开表示,未来3-5年将有80%中国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即关闭、停产、合并、转型)。 不得不说,传统4S的处境堪忧,正面临内忧外患双重夹击。 先看内忧。 当下中国车市竞争激烈,处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阶段。新车销售毛利薄,甚至出现亏损。4S受到成本结构影响,摊销成本过高,盈利重心早已从以新车销售调整为以售后为核心。 只是,4S售后端也面临着独立售后服务升级的冲击,直营连锁或直控连锁在资本助推、供应链平台崛起以及车主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蚕食4S售后的份额。 据2021中国汽车后市场消费调查数据显示,4S店出保后的客户选择留在4S店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有56.8%客户流向快修店。 另外,三次费改产生的深远影响,对4S而言是“雪上加霜”。有行业人士透露,以前4S店的保费收入在做预算时要做到利润中。以郑州市场为例,保费返佣最高时可以给到4S店45%返点,即便一线城市上海也有26%-29%。但919费改之后,这个数字变成8%。再到保险公司的价格乱战,这一数字被提到了15%左右。 费改之后,4S的保费贡献度也在下降;同时保险公司理赔政策在收紧,导致4S售后事故产值下滑,“4S保费换产值”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或许,这也是上述汽车行业协会聚众抗议的导火索。
再看外患。 一方面,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市占率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在销售渠道上也在“疏远”4S店,直销模式则打破了传统车企的经销商代理模式,部分传统车企也在探索多元化新零售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势力们在用户运营方面的颗粒度更细,更容易占领用户心智,这是传统4S面临的更大威胁。 此外,屋漏偏逢连夜雨,芯片荒、疫情反复等客观因素也在刺激着4S的神经,导致原本就已经危机四伏的4S更加险象环生。
保险公司成众矢之的
一个月时间,两起行业事件,保险公司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对比两起事件的诉求,可以找出明显的差异:杭州修理厂事件的诉求是向保险公司要一个合理透明的定损政策;汽车行业协会的诉求是不得降低新车保费返点。 前者最核心的诉求是“非合作单位未达到保险保费星级条件的,可以享受市场原厂价格加15%管理费,管理费单独另加,不得打包。不验货,不复勘,不回收旧件”;后者的诉求更是一目了然。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这两个诉求叠加时,基本上掐住了保险公司的“命门”。 有数据显示:车险综改自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落地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末,消费者车均保费为2761元,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据测算,改革以来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2500亿元。 保费下降,在赔付额不变的情况下,势必导致赔付率上升。 据《A智慧保》数据显示:2021年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0.96%,其中综合赔付率为72.41%,综合费用率为28.55%。2021年整体上车险出现承保亏损的情况。相比之下,2020年车险综合赔付率为59.47%,综合费用率为39.52%,综合成本率为98.99%,同比增长0.35%,当年承保利润为79.57亿元。 《A6工作室》主理人魏然在文章中表示,对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来说,保费少收了2500个亿,赔付率又大幅提升,过去那种近似野蛮的手续费投放,必然要进行收缩,要不然,别说裤子,裤衩都要赔掉了。 有保险专业人士戏称,“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对于汽车行业协会要求会员企业暂停出保单的行为,他认为不可取。没有了保费,保司在定损上面必然也会降政策,甚至会倒逼保司积极寻找替代者,最终会两败俱伤。 这意味着费改之下,除了车主,没有真正的赢家。从盈利到微利,甚至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也在“渡劫”。
双方博弈的背后
在银保监会 “降价、增保、提质”的明确方针下,保费下降和保险责任扩大带来的赔付额上升趋势不可逆。保险公司为了维持盈亏平衡点,在售前端降低保费手续费、在售后端加强控制理赔成本也是必然的举措。 按照正常逻辑推演,保险公司是买单方,4S与修理厂是服务方,三方应该共同合作,是“鱼与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服务好共同客户——车主的前提下,实现共赢。 但是,从近期两起事件来看,保险公司与4S、修理厂的关系似乎走到了破裂边缘,背后缘由也不难分析,保险公司一些激进措施,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 比如保险公司在工时费缩减、配件折扣加大和推荐非原厂渠道维修等方面更为积极,明显冲击了售后事故车收入及利润。另一方面,车险实名制的推行,导致4S在续保优惠方面只能选择客户支付后进行返现的方式,加大了续保的难度。 “保险公司目前很痛苦,4S的保险合作有点像‘毒品’,前端保费收入让你兴奋,后端赔付则不断削弱你的身体。”一位业内人士说到。 但他认为,这对独立售后来说是个很好机会,保险公司也会更新倾向于选择非原厂渠道维修,打造自己的核心服务网络。 如太保正在温州试点,平安也在辽宁地区筛选出100多家修理厂作为核心网点。此外,也有头部险企对售后网络做了三级规划:最核心层全国选1000家左右;第二层是普通合作修理厂;第三层是非合作修理厂,每一层都会给到相应政策。 当然,这也导致非核心网络的修理厂拿不到好的定损政策而发出抗议,杭州修理厂事件就是例证。 不过,在汽车后市场这艘大船上,保险公司与4S、修理厂的关系已经被牢牢绑定在一起。双方从相爱相杀,到相互成就将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关键是,谁,以及什么时候能打破双方相互博弈的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