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走进社会后你会发现,越是正直、越是耿直、正义的、有才华的热血青年,20多岁到30岁仍一事无成。因为你不会算计,不会拍马屁,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可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悲哀。
一个人需要多坚强才能拒绝所有亲密关系带来的情绪勒索和绑架?原生家庭就像一根刺,刺进心底,不管是想通还是没想通,不经意的提起都会让人沉默,就像上一秒欢声笑语,下一秒笑容僵过一瞬又恢复如常。
你用从小受到的教育观点“努力”地改变着自己未来,而实际上,顶多只能算是在“承受”每天重复着自己的过去。“承受”的本质,就是停留在原地踏步,985、211毕业,选择一头扎进实验室,满足日常吃喝即可,还是选择在研究生毕业后去送外卖?并不是说努力学习,考研没有用,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除了努力以外,另一方面,则是“家学”,即家人的言传身教。
专门发布中国高校排名的数据统计网站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曾发布了一项统计,其中针对2007年到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的父母职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全国的700多名高考状元,有35%都是来自教师家庭。除了教师群里智商高以外,考试方法论的总结也尤其重要,那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应的就是“家学匮乏”。
另一方面,抵御风险能力过低,家里老人没有医保,看场大病就花去孩子大半积蓄,这种脆弱性的传递所导致的问题就是一代贫穷可能会影响两代或者三代人,这也是经济学中的“代际收入弹性”(代际收入弹性是指父代经济收入对子代经济收入或经济地位的影响程度)。
----------鄙视网易号抄袭----------
那么一个人的一生会经过多少转折?或者说是分水岭?中考、高考、工作、结婚、生子、离婚,每一次的人生转折其实都反应着“家学”的重要性,而看似公平的考试背后,每个人家庭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又给你提供了多少可供努力的原始动能?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你性格孤僻吗?善于交际吗?喜欢独来独往吗?曾经喜欢的女孩,出于胆小,你连表白都不敢。如果是,那么你很容易被社会边缘化。你看孙宁发的微头条里提到的:
他们不懂社会运行的规则,
不懂人情世故的重要,
不懂利益交换的逻辑,
不懂人性的狡诈多变,
更不懂万物的周期规律。
这说的,还是“家学”,是原生家庭潜移默化铸就的你的性格和社会认知,你觉得可以自我改变吗?试想一下,三十年来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减肥也不是一两天能减得下来的,而且,“动上层人的利益,如同动人的性命;动底层人的观念,如同刨人家的祖坟。”从这句话的后半句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想要改变,非常困难。
于是,你认为吃了很多苦,自己父母却不懂,但其实吃苦并不意味着成功,真正成功的人恐怕也没怎么吃苦,父母不懂你的压力,只是试图让你完成他们未曾完成的梦想,那么你是为谁而活?最简单的例子,父母生活的年代,可能连自由恋爱都不是,经人介绍,觉得能一起过日子,就结婚了,而在那个大家贫富差距不大的年代,没有抓住给予的人,恐怕拖累的不止往后三代。而自古以来的这个社会现实是,人到40岁,什么都懂了,于是四十不惑,这是生物自然演变的结果,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比谁更早地“懂了”。
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不理解的事情,突然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去年还不会做的题,怎么今年突然变得简单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提高,“家学匮乏”的根本,造就了自卑、懦弱的性格以及认知水平的低下或发育不全。
很多父母都有共同点,很不成熟,无法控制情绪,活了半辈子还像个“孩子”,需要年幼的子女体谅,照顾他们的情绪。比如学习,父母防子女防得和贼一样的,生怕她干一点与学习无关的事,真的感觉无奈,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而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又害了多少人?
由此可见,大部分原生家庭有问题的点,都在于“家学匮乏”,这不是父母这一代的“匮乏”,前面说到,“匮乏”可以代际相传,对于我们来说,与其寄希望于依靠外界解决内心的困境,最优解依旧是在你还没有踏入人生新的阶段的时候,就拿出自己沉迷内心世界的热情去好好琢磨怎么样最大程度不让原生家庭的负面信息影响你。
自卑、懦弱,其实都源于不自信,每个人寻找自信的方法都不一样,但一旦你拥有它,就会发现,不光你的认知和谈吐举止会升华,从里到外都变了一个人一样,也并不是不可能。
<hr>P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