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前一、二日是寒食节,寒食节这天只能吃冷饭,不能烧火做饭。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离得较近,所以很多地方,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据说,这些习俗跟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与一批大臣流亡在外。流亡途中,他们经常东躲西藏,缺衣少食,常常饿肚子。一天,他们到了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重耳又累又饿,终于病倒了。重耳想吃肉,可随行大臣们找了半天,连一点吃的都找不到,更别提肉了。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说找到了一块肉,并煮了一碗肉汤,端到了重耳面前。重耳喝完了肉汤,渐渐恢复了体力,大家又继续赶路。 这时,重耳发现介子推脸色苍白,走路一瘸一拐的。原来那块肉是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来的。重耳知道了这件事后感动不已,流下了眼泪。 在外漂泊了十多年,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国君,成立晋文公。他重重赏赐了当初随他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而介子推却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 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立刻派人去请介子推下山入朝为官。可介子推说什么也不肯下山。这时,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说介子推是一个大孝子,只要派人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顾惜老母亲而下山的。 就这样,晋文公下令让人放火烧山。谁知火光冲天,连树林都被烧尽了,也不见介子推出来。第二天火熄后,晋文公亲自上山搜寻。在一棵大柳树下,他发现了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而他们已经去世了。晋文公大声痛哭起来,后悔不已。他亲手将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的那棵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禁绝烟火,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第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上山祭奠介子推,又来到了介子推去世的那棵柳树下。突然,老树干裂开,露出一角布片。晋文公连忙抽出来看,只见布片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割股奉公老臣心,身在绵山心随君。长眠树下唯一愿,治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知道了介子推的良苦用心,不禁潸然泪下。泪落处,老柳树断了的树干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柳叶绿成了一片。晋文公折下长枝,编个圆环戴在头冠上,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位清明节。 后来,晋文公谨记介子推的忠告,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把晋国治理得更加强大。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