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农民工男60岁、女55岁打工迎来新规:或将统一“清退”?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管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明年起,“农民工男60岁、女55岁以上”将被纳入“清退范围”,不得再从事城市建设类和服务业等高风险行业的劳动力。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究竟为什么要对这些老年农民工进行“清退”,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国家第一次对老年农民工进行限制。早在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订后,就已经开始对60周岁以上(男性)和55周岁以上(女性)的职工进行优化调整。此后几年间不断有省市自主推出相应政策,在全国范围逐渐形成了“定向清退”的潮流。 那么为什么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加码呢?据悉,这与我国正处于一个老龄化严重、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供需错位等多方面问题交织而成的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以北京为例,在去年底发布的《北京市2020-2022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提到:“到2022年底前,按照‘先安置再离岗’原则,在城区内基本实现65周岁及以上老龄离岗;同时根据企业用工情况推进‘定向退出’。”而像北京这样亟需空间资源改造、产业升级转型的大城市,则更需要释放出更多可持续发展利益空间。 实际上,“定向清退”也并非完全走向负面影响。根据浙江省社科院发布报告指出,《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状况分析及建议》显示:近90%外来务工人员表示支持针对招用超龄职场者采取鼓励退出政策,并且认为可考虑提供相关职业培训或转移支付等方式提高其获得感和生活品质。
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性以及区域差异性。比如说针对某些具备特殊技能或健康状态良好者可以延长其从业时间;而对于某些低学历、缺乏知识技能者,则应执行“先安置再离岗”原则,并开展相关转移培训机制等配套措施。 总之,“定向清退”本身并没有必要过度恐慌或反感。毕竟一个稳健健康发展的社会必须要建立在充足有效使用资源基础之上;同时也不能忘记尊重每一个个体权利和尊严。“敬老爱幼”的理念始终是我们应该坚守不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