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考试才考上公职,但工作仅仅3个月,就把手伸向扶贫资金,断送了职业生涯。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 网站刊发的一篇文章,剖析了 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原工作员龙黎一案,对其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进行了分析。
龙黎2019年11月参加工作。考上公职后,他认为工作已经“稳定”,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学习。他与几名在天柱经商的老乡“称兄道弟”,出入高档场所,养成了恣意挥霍的畸形消费习惯。 为满足虚荣心,龙黎利用职务便利,虚报他人银行账户,冒领国家扶贫资金20余万元,事发后被开除公职。2021年12月,龙黎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龙黎的故事或许只是当下现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反腐力度日益加大,不少贪污分子纷纷落马。但从落马的情况可以看到,贪腐“年轻化”和“低职化”现象开始出现,引起 关注和热议,更引发了担忧。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有多名“90后”干部被查。今年5月16日和17日,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有两名“90后”干部被查。案件中出现诸多新特点:涉案年轻干部虽然级别不高,但大多身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技术犯罪等特征明显,腐败行为具有较强隐蔽性…… 刚启航,为何就“偏航”?多数年轻干部都是历经重重筛选才走上岗位的在编干部,综合素质、办事能力较高。但从曝光的案例可以看到,一些年轻干部陷入贪腐泥潭,理想信念缺失是内在诱因,“腐败侵蚀”和监督弱化则是外在因素。当他们终于考公“上岸”后,认为工作已经稳定,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被不良嗜好和物质欲望冲昏了头脑。 图源:瞭望新闻周刊 90后考上公职3个月即腐败,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当前,一大批“80后”甚至“90后”年轻干部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他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手里的权力更大了,面对的诱惑、围猎也更多了。结合年轻干部的思想特点、群体性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显得尤为重要。 年轻干部普遍具有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等特点,对他们开展纪律教育,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亲和力和穿透力。《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不久前刊文称,对年轻干部的教育要讲求时机和节奏,通过警示教育、沉浸式教育、互动式教育、关爱试教育等,既“冷脸管”又“暖心帮”,让年轻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纪律约束。 归根结底,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年轻人要做好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想清楚自己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不断提升政治意识、法纪意识、廉政意识,才能不符党和人民的期待。 资料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