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15 00: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铺价格查询 谁在放任“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01 最近,一场针对挪用“经营贷”炒房的围剿,正在自上而下发起,并席卷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热门城市。 这个存在了很多年的银行贷款产品,此前从未被如此关注过。一夜之间,就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裸晒,却是被当作“过街老鼠 | ' }) k) a, Y1 C; |3 _
6 O- F- k) y6 K: P( Z8 _+ S
J8 Y( h; ?5 \- p8 B+ A- B$ I" |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e, i( k. @0 c5 r- A3 ^- s
01+ v. u3 b% L0 e, V i/ l# k/ `( b
}0 b# r# ^2 b6 c2 h" `4 }# Z
最近,一场针对挪用“经营贷”炒房的围剿,正在自上而下发起,并席卷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热门城市。
2 P# B- \+ J! T7 ]) z* [3 {0 g% ^' f! K+ _. P4 ]
这个存在了很多年的银行贷款产品,此前从未被如此关注过。一夜之间,就彻底暴露在阳光下裸晒,却是被当作“过街老鼠”喊打的,真得是唏嘘不已。- d5 F: p- g" o f( f, V8 V
2 v8 ]" l( \7 y( |3 `
[I]“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1/03/weixin/one_20210314092926521.png">
7 J ~! \+ @9 A$ k5 Y% v2 u2 _/ {/ i. B8 d9 }6 M7 a) X0 Q
毫无疑问,经营贷“进入楼市”,实在太坏了:
% y( |0 o" W7 x, d3 {1 O& f) d- M4 N( Q3 `1 \2 g% O/ n n
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形成“挤出效应”。本来是纾困中小微,避免资金链断裂的资金,但却违规流入楼市,对中小微百害无一利;+ D+ A: N& n% D) H& S
, y# f" T# Y3 ?! }5 V* j c& `0 T. ^
对投资炒房违规“加杠杆”火上浇油。对于炒房,本来我们有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控制,但经营贷这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政策被突破了;
1 g r- s: g% ~# N" w7 R
& y% C; E' F$ s$ ~ 对“房住不炒”的顶层 架构,变现削弱了。有了经营贷,通过“过桥融资-全款买房-套取经营贷-还掉过桥融资”,可多次套利。只要房产增值,就可以把增值部分套出来,循环往复。控制资金流入楼市的规模,这个顶层战略也受到极大损害。
+ e/ A; _, }9 v+ u
4 c/ R( Q! D& X5 @9 g# _, F 025 O9 n4 I. t& g% d* C7 E& K% L
) P9 w% l3 g5 F9 u7 ~ 经营贷是不是很可恨呢?可恨、可恨、可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P/ Y |9 M: V" c4 W& x
8 R; o% m4 b7 `; S! @' c' y) ^2 i 但我很纳闷房产抵押的经营贷、消费贷等,此前一直就存在,一般用于中小微或个人短期拆借应急(比如企业急需流动资金、偿还短期债务,个人装修等);额度比较小,一般为房产评估值的50%,针对个人的贷款一般低于100万;贷款周期也比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
) z9 K; R8 Z2 i! O- f, `7 ~3 `. t$ _# W
[I]“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1/03/weixin/one_20210314092928528.png"># W- p3 \$ X0 I
8 K# H9 j2 a7 h! `, n) P
更重要的是,这类贷款的利率比较高。上图是2017年深圳部分银行消费贷、经营贷的利率水平。过去,这一类型的贷款利率,很多在6%-7%,有的到了10%左右。所以,拿这个周期短、成本高、额度也小的资金,去投资流动性差、单体价值高的房产,实在是很不划算。所以,过去很少有这类资金流入楼市,自然也从未受过监管层如此高度重视。0 S7 f# m9 G. F+ v. w8 s( W
# n, Y* R) o! \0 D7 I* Z l 但这个贷款产品,在2020年变啦。首先是利率降低了,消费贷、信用贷主流利率降至4.36%,抵押贷主流利率低至3.85%。但是,按揭贷款利率比较高。2020年各月,首套房按揭利率,都在5%以上,二套还要高出60个基点左右;今年2份首套、二套按揭利率分别为5.26%、5.56%。$ Z% k3 ]% H0 E- v
. e' _' u8 N, W6 r$ ]6 [ [I]“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1/03/weixin/one_20210314092930522.png">
# G$ Q7 \ x9 a. s" M, g8 A+ t8 T6 F: y5 b4 Q5 C! i: `
其次,贷款期限变长啦,额度也增加了。通过循环放贷、先息后本、到期续贷,无需再过桥,创造出所谓的“气球贷”、“接力贷”、“循环贷”等。而且,经由房产抵押,额度也放大了,最多可以贷到房产价值的9成,活生生将一个非主流的贷款产品,变成了一个主流产品。: i ]' K, W+ l5 Z4 h) B
* p, y+ a( Q% m) b
[I]“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1/03/weixin/one_20210314092932523.png">8 o* a9 C J" c
" i G( w: ^+ ~1 i2 S4 {- d 而且,银行还怂恿业主办理这类贷款产品,把增值的部分抵押出来,换个大房子、炒一套。去年以来,我接到很多房产中介或金融中介的电话,除了问你要不要买房,就是咨询你要不要贷款。如果你说没有资金,就会问你,手上有没有房产。只要有房产,利率低廉、足额的贷款容易到手。
3 W& a7 [/ c% a+ V! S+ m; B. w" ?- T: o! x4 C
031 N; w( B- ^ ^3 p, c
3 z8 D3 @8 w8 V- |+ Q( V 疫情下纾困中小微,降低贷款利率,本在情理之中。但我纳闷的是,中小微的融资需求都是小额的,也是短期的。为什么要把额度做得那么大,可以探至1000万,可贷款10年以上,难道也是纾困中小微吗?目的很明显。那么,究竟是什么动力,导致经营贷、消费贷“异化”、进入楼市?3 v; b1 \$ x3 t5 w( d% B3 m
! z; Z( @3 n* Y; T# m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 Y7 A9 g6 u: c% U, G- ?# W) r/ ~0 G8 n1 }1 d: m: e
一是疫情后银行有“贷款任务”,但中小微风险大,银行不太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但同时,楼市在疫情后迅速回升,出于贷款安全、放贷收益的考虑,银行自然就会纵容经营贷资金进入楼市。这样,不仅完成了放贷任务,也支持了中小微融资,还保障了银行资金安全和收益。
' M, j9 U! ^; [# |: V
3 ^# P5 E3 y0 Z0 g; u( ?# I 二是银行也想在楼市上套利。银行的资金,之所以能披上中小微贷款的外衣,堂而皇之地进入楼市,靠的是成千上万的资金中介。2015年以后,这些资金中介就大行其道,一开始在P2P、私募领域活跃。2018年开始转向楼市,其中既有房产中介在做,也有P2P和私募转行的。8 a. h: A" C; E5 u
' Y8 {" a5 v' V
有这样一个数据,深圳活跃的房产中介也就3-4万名而已,但资金中介有多少呢?8万名以上。
0 e' d+ ?9 H4 Z# K- K+ {# Y! N, ?
% h( P/ j' k+ e, F5 a3 k 大量的资金中介,他们对接银行资金,并通过微信群、房屋管家、自媒体、小贷公司、理财公司、咨询公司等形式来开展业务,牵线搭桥、灵活多变,多数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 k, @) R1 e) D; A; r* e
8 U: a" Q- d- Y9 [$ z# Y A, j 即便是有工商注册的公司,也很难从其经营范围,看出其融资中介的本质。去年爆出的深圳“深房理”事件,可谓冰山一角。
: T+ k2 b- m7 k! J8 z! n9 \' G) Q! M1 ]
从看房、过桥、买房、贷款,甚至是获取购房资格、假结婚、假离婚等,这类公司为炒房客提供的是一条龙的服务。
! R4 {- e0 S b
: z: @5 }; y; ?0 s# X8 V 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好的标的,也亲自进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8 R B# Y7 ]2 P
# ]8 g7 ^& r7 t; c( Y: [
04
& s1 g6 s: s, l0 K: l7 f9 c w
6 x) [3 N5 |# f X: N7 R4 W/ x 问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他们的钱都来自银行,也印证了那句话,“影子银行”就是“银行的影子”。其背后,则是银行内部的人和这些资金中介、房产中介里应外合,共同获取套利收益。/ g; r: W/ I8 Q4 ?
u' y x* F7 p. C# R& b
表面看,这是个共赢的游戏:银行完成了放贷任务、贷款收益有了保障、资产不良率下降,客户经历奖金有了保障;购房者获得了资金,买到心仪的房子;这条链条上的房产中介、资金中介获得了佣金;房价上涨,有产者开心了;楼市回升,皆大欢喜,就业、投资、财政有保障了。: s! j, U0 a( G$ l; J# |
1 c/ m& B2 p; s
那么,谁输了呢?( o: G4 E, ]- ~; O* F3 p
* {5 `/ _2 Y {" A9 A) b
对这个问题,银行心知肚明、地方部门心知肚明。所以,你让银行去自查,能查出来呢?如果查出一大批违规,岂不是说银行的风控、内控、个贷、对公贷都有问题吗?这对银行百害无一利。; h' o5 {) D, z* q; L7 V
. E) ~$ J5 n; @7 Z 所以,就不奇怪,最先爆出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深圳,4月22日公布说,只查出3笔。
: T, ~# R: f' ~/ S) L0 b% G3 T$ R* I; Q
然后,斩钉截铁地说,“没有问题,不要乱说”。
+ B* s* ^9 w2 _0 ~. V5 U1 h0 c
4 F+ H" q, R, f9 H C 既然,银行发放贷款时,大概率知道这个资金是去往楼市了,这时候再去“抽贷”,让他卖房还贷,这对购房者就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他的房子一时半会儿卖不掉,你还要继续“抽贷”,这不是逼死他的节奏吗?利用银行资金炒楼,炒房客该处罚,但那些违规放贷的银行,只顾赚钱、将财金纪律置于脑后,违背“房住不炒”的银行高管们,应该受到更大的处罚。
4 h6 O" K9 h o$ S9 y( c& ?7 V$ R3 G- v7 b0 v: [
我们看看上海这个案例。这名贷款人1月25日从中信银行(行情601998,
- c% C8 H6 T$ `9 Y7 d, a8 j: I# |[color=]诊股& R2 f( h2 d4 E' L& S9 h
)申请了一笔经营贷款,金额为500万元。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发布了严打经营贷的文件。仅仅一个月后,银行发去告知函,宣布合同下的全部贷款提前到期,贷款人被要求,在3月底前还清500万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 Y0 e" C5 R. ~ g" y9 X( }
- M9 V* [ Z( M$ \$ q5 \4 B: D 你说,是银行该被罚,还是借款人该被罚?
" A! l" G" Z p0 F
3 n6 x9 X- R3 ^6 Q+ y9 R [I]“经营贷”流向楼市,“抽贷潮”会来吗?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1/03/weixin/one_20210314092934520.png">
" A; h( b% C' Z. ]& G
) R+ e# I! w/ ~, U& O& K 类似深圳这样的城市,2020年以来发放的贷款中,太多违规进入楼市的案例了。如果真的严格起来,很多贷款是要被“抽贷”的,很多投资客是要卖房的。
; c1 i: s. w, c5 r e1 O
& ?; m6 u. a. [! X5 h* a/ ?1 `8 o( O 问题是,大规模放贷后,又大规模抽贷,次生灾害很大,能真正严格起来吗?如果严格不起来,去年查出3笔有问题,今年查出30笔、300笔有问题,有意义吗?
; S# V* \+ ^' Z: M4 Q$ {0 t+ [5 ^6 ]9 W0 L
上面的央视快评讲的有道理,大家可以看一看。
; @0 J. X1 k" _, E) I. y& i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金融界网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名家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