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15 00: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地产 地产和消费的脱节:本轮复苏有何不同:【金融界名家专栏】本文作者:梁中华,经济学博士,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往往是同升同降。但是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逐步恢复正常,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和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 | 0 X" H5 b- Z1 S" g6 h$ R0 r
" ~* R* v: ?: f z( s F: ~. Y) Z
* b+ Z2 V# J9 s
【金融界名家专栏】本文作者:梁中华,经济学博士,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9 f5 g, c$ ^% l+ H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往往是同升同降。但是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逐步恢复正常,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和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这也是本轮我国经济复苏和以往最不一样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恢复偏慢,部分领域还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二是人口流动和聚集活动受限。7 b- K9 x% }( v" C) @
) d: q3 ?' q* \5 f5 e
经济结构的分化从通胀的角度也能体现:以往 PPI 的走势与核心 CPI 较为一致,但是这次出现了明显背离。所以以往我国 PPI 的回升代表了经济的全面复苏,本轮 PPI 的回升更多反映的是房地产经济的回暖,而终端消费领域依然偏弱。在经济结构问题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仅仅跟随 PPI 进行加息的操作,而更多是定向收紧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
( C+ u' r9 Y* m1 t% t0 H" x6 \( a
; c. W+ M$ @# a5 Y6 Y) h -----------------------------------------
, {1 A! X! z: c1 g% \! Z; P& X& X& b3 _8 O- k; h9 \4 h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如果地产销售向好,居民消费也会同步增加。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地产的销售已经明显高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那么地产和消费脱节的原因在哪?未来的消费能否回到正常?本篇报告将对此展开分析。# O3 \3 x% o' V3 S" U$ Z0 R
' B) s+ S* A0 ~/ Y
1.以往的周期:地产好,消费就好
/ e+ Z. B; J: S- W2 s2 C: q, {. h: \/ ^# x( R: V7 l& {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周期中,地产经济和消费是高度相关的。在 2009 年,地产引领经济复苏,商品房销售大幅增加,随后居民消费支出也企稳回升。在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的年份,比如 2012 年、 2015 年,这种规律也相继重现。可以说,房地产是主导我国消费波动的重要力量。
; L: G" ]6 I% Y$ y+ E6 C0 r/ C
7 C' j& |( {* O
3 v- a! u6 b. C5 @
, o0 |1 b2 M5 O) W# H# t( O P3 p- R0 I* g- t8 N/ M% C1 L
地产经济之所以能够带动消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财富效应的结果。当地产销售向好,房价随之提升,财富的增加使得居民提高消费水平。 2019 年,在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中,住房资产的比重高达 69.9% ,这使得房价上涨成为居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 2020 年中国家庭金融中心的调查,住房资产对居民财富增加的贡献率为 33.4% ,远高于现金、工商经营等因素的影响。" d- T% O# d4 ]1 q' l
% U$ B6 D$ Z8 r: P9 y) x
$ m G) |% a( ?" b/ C; U6 O: u9 X
# q5 @, r) E F5 V
& G+ ~- n ]. U& ~
$ l/ J1 j3 |+ G% f% P" }
/ n# D# S2 V- S# E( \: V% s) {& ?, @
另一方面是收入效应的影响。在过去十年里,我国 1/3 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由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起来的。比如 09 年、 12 年、 15 年经济的企稳回升,都开始于居民加杠杆后房地产市场的好转。经济的复苏后,就业情况也会好转,居民收入随之提升,并最终带动消费的增加。* ^3 }) M! z2 e2 }0 Y+ j
; V$ I# A/ T2 b1 b/ x3 Y
$ \( s X& z! } e, D
! o6 |2 K1 @; S+ r; B6 s& P2 K# a- ]) m1 _$ k2 H/ [" k- a
) c' ?4 L# U, X
2 _6 F7 V7 k8 A6 i# X) I/ C$ O; ]; R
) ?+ B7 y) x8 @$ M. M6 o0 W6 g- A) v 2.本轮周期:地产已偏热,消费仍偏冷% ]0 ~4 v x9 e& @% H# J" l
* U. z1 V k3 q- k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对 GDP 的拉动飙升到 2009 年的水平。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1.5% 和 18.9% ,均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g) W& {4 Z3 H+ \9 i, T) [% s
; G+ n+ N/ E; L* |; h' |4 p' W 但是,社消零售增速却只有 4.6% ,和疫情前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国的终端需求仍然偏弱。而这也是和以往经济周期最不一样的地方: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 N1 \- Z. @4 U
0 H/ m/ x5 Q, L6 T/ X% } " z8 g: J0 p) L4 x% [# k+ ^3 {
$ C" v& d8 c; L3 C
9 \! g/ o" u9 K6 g) O
+ u1 d. g( w+ ]# b8 H; { [
5 o3 w4 A v1 t3 ^
4 j9 H2 n# I! J0 {2 P6 B" A8 {% w
本轮房地产经济与消费为何会脱节?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收入的下滑是导致消费恢复偏慢的重要原因。例如,尽管去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已经比疫情前的水平还要高,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7%,距离疫情之前的接近8%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因为疫情还未过去,在疫苗接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居民体内普遍缺乏抗体,人口出行和聚集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势必会对餐饮、旅游等行业构成一定冲击。而餐饮、旅游等行业个体户较多,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压制。0 Z& f* j( l! J l
) g2 E& T" `! }$ J+ ? 1 a) F( @) ]" Z- F0 z3 a2 O
8 }0 J+ f7 ^ q& R* x, b
( V; K/ ]8 p0 [; n- P( i
4 G$ T' E9 P" k1 r0 j
/ r+ M4 Z$ ~! i, _+ x, v9 u# b/ b Q/ e
截至 2020 年 4 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相比 2019 年同期回落 2.7% ,降幅有所扩大。同时,该群体的月均收入增速仅为 2.8% ,大幅低于疫情之前 6.5% 的水平。
& F9 I; b5 r+ o
9 X! q: d4 v7 p+ N- i. z0 e
2 W _/ H% c$ V2 M! Y
" d/ p3 H" K) ^1 h; B P
4 v# Z3 [% ~' F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决定终端消费难回正常增长。人口的流动和集聚活动仍然没有回归正常,相关的消费就难以恢复。从居民端看,在 2020 年的各项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娱和交通通信支出的占比达到 22.6% ,但是这两项支出增速在去年分别下滑 19.1% 和 3.5% ,对消费的恢复形成拖累。而这两项消费活动也正是需要人口流动和集聚才能推动。从企业端看,当前餐饮业的收入增速大幅低于正常水平,意味着消费依然受到疫情的压制。1 D+ E" m% A. @! U* F
3 |0 `" Z$ \/ v5 x3 \7 c# \
# J1 d* W2 q: h
1 u$ Y. i8 k: f( N2 U" {' h6 H `
! z( I2 e$ O' D e6 f% J9 E
7 i$ g% {) r' Y0 n7 r) A, j. h
7 _$ P4 l) g) @* a8 V
( [3 ]- b- B2 T % o: {6 p1 f2 O5 e' g8 O$ b
. j/ ^3 R, C, [2 S5 H
3 L5 _- u7 W/ F" I, Y7 ~3 L0 V% m 往后看,消费的恢复与疫苗的接种速度密切相关。如果居民没有像疫情前一样正常的出行和聚集,消费就难以回到正常。而要解决人口流动的正常化,必须从医学上防控住疫情。所以到年底前,消费增长或难以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道上来。
T6 F8 }+ \) e E
: ?' g, B' L3 }* T2 H4 R8 K
1 F4 r8 h. o% U; H
/ P9 @) K1 D. P. x" @/ y4 O6 a
, ^1 }: I# W! }( h* l9 H- m
3.价格的分化:一半通胀,一半通缩; I0 c9 m/ T! {) m
5 q+ [+ w7 q( E
地产强、消费弱的经济结构分化,从通胀的角度也能看得出来,目前我国是一半通胀压力、一半通缩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 PPI 同比增速大幅反弹,但主要是生产资料带动的,而生活资料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一方面,在房地产投资拉动需求、供给端又受到疫情扰动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海外需求的恢复拉动了国际油价的回升,所以大宗商品面临通胀的压力。# y" I7 Q: ]: z; M* I# G) z
% g& x z( ]" \6 S! g0 S3 F) } 通缩的压力主要在于居民消费端。以往我国 PPI 与核心 CPI 、服务 CPI 的走势较为一致,但是这一次出现了明显背离。 PPI 的回升比较快,但是核心 CPI 还在低位,处于磨底的阶段。这也是和以往周期不一样的地方。7 b( {7 ^, X; R9 j9 V+ V$ f
, g! a3 ?) {: y a8 k# j6 f6 D
. |3 @$ _2 V6 |% H. @' g2 t
, @0 v: P; q" t; p
5 Z- h5 q: u9 p& q: q v/ i
. E. H* L0 A1 R0 ]1 D8 p
1 Y: U+ M% x7 t% I- ]5 L
$ N0 O# w( p/ p& L 4.加息概率很低:定向紧信用, r, G7 r6 `1 z3 { R: X
5 { a7 j F* u3 @/ \2 U4 I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PPI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指示意义较强。2015 年之前,每当 PPI 同比达到较高位置( 4% 以上),央行都会选择提高基准存贷款利率。 2015 年之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做了调整, DR007 成了反映政策利率走势的指标,但是 2016 年 DR007 的大幅抬升,也是建立在 PPI 同比大幅走高的基础上的。5 Y! M0 ^1 q# P* B; ] O
( j: l' s$ o0 g/ {& r$ t+ ^$ |7 b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往PPI的回升代表经济的全面回升,房地产和消费是同步改善的,PPI和CPI是同步改善的。
f- Y; l6 v: U: B3 q% ?/ p6 P( B* n- r9 I# n6 j. G7 U
! p( E& z/ n4 i$ @* H2 K8 t/ G! a% e7 x
/ ^) p. x, t4 X: D8 i
1 M- E X* E5 w5 Q( D 而本轮经济复苏周期中,尽管PPI在回升,但主要来自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而生活资料、终端消费品价格仍然处于低位,也就是说经济复苏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终端消费领域。所以本轮PPI的回升并不代表经济的全面复苏,进行加息等全面收紧政策的概率也会较低。/ X, A& K& S) F1 f, j: ]
$ O$ ]/ U, `% o. T" l3 _ 无论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把稳定宏观杠杆率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且提出 “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 。而去年融资的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这意味着尽管今年加息和降息的概率都很低,但信用方面的政策,尤其是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政策会收紧。也就是说,在经济面临较大结构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加息这种总量收紧的操作的可能性很低,更多是定向的信用收紧。
c9 i- k; K. l' C
$ t/ C5 v! }3 d+ U( [( U2 c
0 U4 T4 m) V* C0 {3 k
) c) ]) V) ?, [8 E4 y: X
& A" t0 s% @% D' U
& {$ K3 Z% q ~% Y9 [
9 r1 |5 _. M# ?6 X+ J3 Q5 B5 ?; F$ w/ g) P5 s I
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