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15 00: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房地产 地产和消费的脱节:本轮复苏有何不同:【金融界名家专栏】本文作者:梁中华,经济学博士,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往往是同升同降。但是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逐步恢复正常,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和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 |
- S7 j" h) w- v. Q3 d4 ^" x7 W1 w. Y' s0 h! S1 b7 a) @9 ?2 P7 ~ @* ^* f
/ c9 {! e6 a r
【金融界名家专栏】本文作者:梁中华,经济学博士,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 A0 }: e* N" C5 r
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往往是同升同降。但是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逐步恢复正常,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和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这也是本轮我国经济复苏和以往最不一样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恢复偏慢,部分领域还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二是人口流动和聚集活动受限。
# Z& Q, `. o# h$ o2 D2 x% i* `5 J# K) z) B4 q7 f
经济结构的分化从通胀的角度也能体现:以往 PPI 的走势与核心 CPI 较为一致,但是这次出现了明显背离。所以以往我国 PPI 的回升代表了经济的全面复苏,本轮 PPI 的回升更多反映的是房地产经济的回暖,而终端消费领域依然偏弱。在经济结构问题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仅仅跟随 PPI 进行加息的操作,而更多是定向收紧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
8 K8 U& p6 J' l! O5 A3 L5 k
- m. f _ t+ w* F1 U' w -----------------------------------------8 k3 Q' }2 [8 ]) n- ~% }
, `# r, I5 G# E5 b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周期中,房地产经济与消费高度相关,如果地产销售向好,居民消费也会同步增加。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地产的销售已经明显高于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而消费的表现依然偏弱。也就是说,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那么地产和消费脱节的原因在哪?未来的消费能否回到正常?本篇报告将对此展开分析。0 h+ S7 O5 E! p L {! H
8 m8 c1 a+ G) i
1.以往的周期:地产好,消费就好
; H3 j' K0 d5 u; b, F' v8 Q2 ~
) I7 p! m5 p) X ` 在以往我国的经济周期中,地产经济和消费是高度相关的。在 2009 年,地产引领经济复苏,商品房销售大幅增加,随后居民消费支出也企稳回升。在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的年份,比如 2012 年、 2015 年,这种规律也相继重现。可以说,房地产是主导我国消费波动的重要力量。" Y* T6 {4 E A1 B. S
2 d) x5 N+ a. M2 o1 D- ]
# I) H& Z5 J. B! G7 _) t
3 h" ?7 a% Z2 `2 _) z: K
" q& q; _& s, [; a 地产经济之所以能够带动消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财富效应的结果。当地产销售向好,房价随之提升,财富的增加使得居民提高消费水平。 2019 年,在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中,住房资产的比重高达 69.9% ,这使得房价上涨成为居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根据 2020 年中国家庭金融中心的调查,住房资产对居民财富增加的贡献率为 33.4% ,远高于现金、工商经营等因素的影响。
: S- S( d/ C! w3 {3 A/ O
, h3 G) m3 d* h& K3 x1 L- r2 K4 O
0 ~ d9 s' M* j0 F: b R
* U! J/ h" W' D+ n# l/ z
& l' U" l k! q6 L* D8 ?
. ^0 I) e: m6 W$ f
`+ h& n% _- w* M4 s R( v
, E0 A5 l5 n7 B5 @0 B 另一方面是收入效应的影响。在过去十年里,我国 1/3 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由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起来的。比如 09 年、 12 年、 15 年经济的企稳回升,都开始于居民加杠杆后房地产市场的好转。经济的复苏后,就业情况也会好转,居民收入随之提升,并最终带动消费的增加。0 \! r0 E `) u# `2 e$ g- S6 E
" L. c0 c( d& ]- i2 Y( \
- G1 ~3 y8 A H* Z
8 P) k8 ]8 c, J+ H& a7 A2 `5 ^# C. S; p+ H& i2 F, Y
: Y9 J) C8 p5 C5 H- H: E; I5 r* r
1 @/ A. w; x4 A2 [9 c& P: L' K+ w4 U, b1 z+ b6 f/ N
2.本轮周期:地产已偏热,消费仍偏冷/ G/ ^! C7 t8 M; e5 D
3 k8 K2 A. t8 U- I9 c$ _; _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对 GDP 的拉动飙升到 2009 年的水平。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11.5% 和 18.9% ,均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 z% G( C1 F' W; h7 a% k+ x. b, D6 s2 Z: T6 S& A( q: z7 K
但是,社消零售增速却只有 4.6% ,和疫情前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国的终端需求仍然偏弱。而这也是和以往经济周期最不一样的地方:本轮房地产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消费同步回到正常水平。- F: [$ t) ]* e/ n/ U
7 t% h6 F9 R2 w' u7 k) e; u
5 K) ]' [" |# D/ {- O/ W
7 I) x" `! j% M0 n- }8 W" h% X4 O1 |* L# Z7 z
# Q8 `4 I* e2 ^6 N- X4 o+ d! N
/ y# W: z! m4 r, y F) Y$ E2 S" E z
本轮房地产经济与消费为何会脱节?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收入的下滑是导致消费恢复偏慢的重要原因。例如,尽管去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已经比疫情前的水平还要高,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7%,距离疫情之前的接近8%的增长还有较大差距。因为疫情还未过去,在疫苗接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居民体内普遍缺乏抗体,人口出行和聚集都会受到一定限制,势必会对餐饮、旅游等行业构成一定冲击。而餐饮、旅游等行业个体户较多,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受到一定压制。
8 I$ w$ h p$ X
4 U0 Z3 L. p9 {5 t $ X( E! `9 k, s! v) J
6 P( D! J$ D3 h' f @# `
\2 Q, W9 \5 x/ f: n' {' o
: C* I& p; m# s5 B! ~! _
8 g( f! F$ R9 T/ B# y
5 l( y" F* Z+ Z" _7 q 截至 2020 年 4 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相比 2019 年同期回落 2.7% ,降幅有所扩大。同时,该群体的月均收入增速仅为 2.8% ,大幅低于疫情之前 6.5% 的水平。
2 `4 l; z+ X4 h9 p- r. i( d9 g) Q; q9 [: K* [7 F8 z. H
+ g* M; a! n; g
% @; K8 r# I* d- Y' ~8 ~. |
( Q2 Z' z- ]4 J8 G$ @9 f0 g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决定终端消费难回正常增长。人口的流动和集聚活动仍然没有回归正常,相关的消费就难以恢复。从居民端看,在 2020 年的各项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娱和交通通信支出的占比达到 22.6% ,但是这两项支出增速在去年分别下滑 19.1% 和 3.5% ,对消费的恢复形成拖累。而这两项消费活动也正是需要人口流动和集聚才能推动。从企业端看,当前餐饮业的收入增速大幅低于正常水平,意味着消费依然受到疫情的压制。9 G& [( C( I3 ?! L. Y
3 b/ D2 ?4 G" H* s
3 i+ b7 b0 M2 w' C
4 P) ]& |) a4 ?7 F% O9 `% m. V0 \6 H
7 q6 w4 S! i4 j; n
( o+ E0 R+ ~ x; R/ U) M7 C. \0 v% G% F7 `! w8 m
( I- [$ ]9 A( V7 J; B6 C5 B) Z
* h6 x( V9 @) U7 |+ r0 b6 S* M( }4 A$ ~
往后看,消费的恢复与疫苗的接种速度密切相关。如果居民没有像疫情前一样正常的出行和聚集,消费就难以回到正常。而要解决人口流动的正常化,必须从医学上防控住疫情。所以到年底前,消费增长或难以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道上来。4 z# o& _8 l# n" a1 j* x+ d
+ S7 o8 A4 X6 ^& J( }" V
1 J: F/ B \7 e2 d
1 d/ X$ S0 z2 u
% \+ }# M3 K H& e
3.价格的分化:一半通胀,一半通缩
/ q# t7 w+ n Z: Y) l0 W2 k, p
/ c4 Y! F( \! u6 J w. ~ 地产强、消费弱的经济结构分化,从通胀的角度也能看得出来,目前我国是一半通胀压力、一半通缩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 PPI 同比增速大幅反弹,但主要是生产资料带动的,而生活资料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一方面,在房地产投资拉动需求、供给端又受到疫情扰动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海外需求的恢复拉动了国际油价的回升,所以大宗商品面临通胀的压力。( _0 }7 ]4 `& T) @4 ? _& [0 n
, l# x1 g8 u* o: q+ h
通缩的压力主要在于居民消费端。以往我国 PPI 与核心 CPI 、服务 CPI 的走势较为一致,但是这一次出现了明显背离。 PPI 的回升比较快,但是核心 CPI 还在低位,处于磨底的阶段。这也是和以往周期不一样的地方。
8 Z. x, u" T( H; V1 y* P+ [
" C" O/ l3 e: f4 H$ ~# G+ ]9 R" m 2 x8 N' I! x0 V% g$ H% m
) C- c7 z; B6 a. y# x% y3 h
/ w8 {5 p# ]8 O7 {% H ) V- c! W! F0 O3 K
: s8 `5 X% e W3 w6 l! h
6 K+ o" M& Z8 b7 E, q 4.加息概率很低:定向紧信用
$ t+ N, \5 D( \# _+ p u
8 K& ~: E- b" Q5 k, W# C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PPI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指示意义较强。2015 年之前,每当 PPI 同比达到较高位置( 4% 以上),央行都会选择提高基准存贷款利率。 2015 年之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做了调整, DR007 成了反映政策利率走势的指标,但是 2016 年 DR007 的大幅抬升,也是建立在 PPI 同比大幅走高的基础上的。
! Z1 n% ~1 m: Q q6 y1 v4 ^' R
7 O$ n/ t9 e( t# r/ P) |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往PPI的回升代表经济的全面回升,房地产和消费是同步改善的,PPI和CPI是同步改善的。% l6 l$ [4 \# n, A5 |2 P
* S0 L3 {+ g, N, e8 U- j
* _2 {# ]1 n7 e
0 Z2 G0 f$ }; k6 W5 b0 P! O. L3 d1 P3 V. ^* f( D- v5 f
而本轮经济复苏周期中,尽管PPI在回升,但主要来自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而生活资料、终端消费品价格仍然处于低位,也就是说经济复苏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终端消费领域。所以本轮PPI的回升并不代表经济的全面复苏,进行加息等全面收紧政策的概率也会较低。/ Z- T; I! D3 G5 j, s0 Y) V( Z
! ~0 x: ]- x# S
无论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把稳定宏观杠杆率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并且提出 “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 。而去年融资的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这意味着尽管今年加息和降息的概率都很低,但信用方面的政策,尤其是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政策会收紧。也就是说,在经济面临较大结构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加息这种总量收紧的操作的可能性很低,更多是定向的信用收紧。
- {' u/ X/ m7 m! g' S0 e3 Z: x7 n: {3 b! m
8 m$ \$ A3 l5 W! Q
5 C. i# X$ u% Q- j5 s
1 ]! G- x- ?3 {* h6 ?( M 7 l" ` ?5 f: r' S7 u; d
) d* ?( s3 v4 |# p" [, V0 \
( G& v6 U0 j: U 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