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17 18: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券时报电子版免费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远离信用债”有点夸张 投资者须摆脱信仰依赖:近日,永煤集团发行的“20永煤SCP003”因未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永煤集团的国企背景、债券此前评级较高等,违约大大冲击了信用债市场。二级市场不少债券被抛售,市场信心遭遇打击,一级市场也出现大量取消发行。债券市场一度传出“抛弃信用债”“珍爱本金,远离信用债”等言论。 笔 | 1 ? l) F' y! K
9 K' q: s6 y/ \* \4 p1 E
3 S" h K# m' \' C! V. U& d; x8 P5 M, p. y+ j$ m: M
近日,永煤集团发行的“20永煤SCP003”因未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永煤集团的国企背景、债券此前评级较高等,违约大大冲击了信用债市场。二级市场不少债券被抛售,市场信心遭遇打击,一级市场也出现大量取消发行。债券市场一度传出“抛弃信用债”“珍爱本金,远离信用债”等言论。
. G4 c" z; d7 {: l: _/ I' n, q' S( W7 N+ J; Y
笔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永煤违约“超预期”“信仰崩塌”等说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违约事件对投资者的冲击。但是,平心而论,如果因为一家企业违约,就要言必称“抛弃信用债”,显然不大合适。究其事件根源,其实是国内市场对于信用风险从未真正定价。
! I' ?9 Z" y! b: U$ m# F% }1 i4 ^9 Z; O, g8 Z- i! I
永煤集团违约之前,无论是现金流还是业务线,都不足以支撑其发行的债券达到AAA评级,但是市场给了高评级,而且以此评级为基础制定投资策略。信用事件发生后,这些投资者只能为“信仰”买单。$ }% D v9 O+ t! f
& f/ {- V! P, u V" S4 ^6 _# m" m 资本市场的功能之一是资源再分配。债市投资者过度依赖“信仰”,显然会扭曲资源配置的路径,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事实上,适度有序的债务违约,会让市场意识到金融投资的基本规律仍在于价值,企业的信用定价需要净资产和现金流等支撑,外在因素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判断手段。坚定这一点,债市投资者才会把资金投资到更高效的领域中,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不同企业融资成本不平衡的困境。
`* Z4 f' \4 y3 P. ~/ G
2 ?& h3 }0 V& r4 ? v1 R: S. i$ Q- e" I 事实上,国内债券投资早应远离“信仰”。投资的本质是努力把资金配置到最安全和收益最高的位置。当下以优质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核心资产正是投资优解之一。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抓手,精打细算投资和培育中国优质资产,才是债市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正道。债市投资者应该沉下身段,努力挖掘实体经济中的价值企业和潜力企业,以雪中送炭替代锦上添花,以高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8 Q' L: M# Z! V: o4 k9 x, C7 F8 h* P2 z) b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信用债违约在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是滔滔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投资者身处其中,需要摆脱一叶障目的低维视角,站在更高维度改变债券市场的“信仰”依赖,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在为实体企业做大做强添砖加瓦的同时,进一步收获可观收益。
|
|